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宋.陆游.《游山西村》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虽说自幼习武修行远远多于念书写字,但五柳先生陶渊明这篇只有三百二十个字的旷世名作《桃花源记》,辛归路还是能够烂熟于心。毕竟八岁才去欧洲,比起家族里那些出生于异国他乡的“兄弟姐妹”们,他对母语要亲切熟悉得多。
眼前“温寒谷”风景,正应了辛归路对世外桃源的七八分想像。《桃花源记》中的句子,自然如流水般涌上心头。
~~~
这是座长宽皆不过里许的平坦谷地,四周峰峦合围,正好将之环抱于低处。
辛归路虽然精通武学内功、修心炼体、兵刃暗器,但“三家姓”内部人才济济,跟着几位外姓长辈,他也学过些粗浅道术。
见旁边那些山峰并不如何高耸险峻,辛归路心中有数——为防外界打扰,“温寒谷”的弟子们必是在附近一带设下了重重法阵。若无此间主人接引,想闯进来可谓难如登天。
又见谷中阴阳分明,五行、八卦之相俱全,灵气更是极为充沛,即便一个寻常人身处其中,也会莫名感觉到身心愉悦——有高明之士曾说过,灵气与核辐射最为相似,只是一正一邪、一善一恶,果然有些道理。
沿着两旁满是花树松竹的小径向下走去,百米开外,一块巨大如屋宇的青石横在路上,正中凿了道简陋的台阶。
攀上石顶,辛归路向下望去——整个谷地浑圆若饼,一半被林木覆盖,另一半则是平坦的麦田与菜地。在这个季节里,春小麦和莜麦高已没膝,绿油油长势喜人。
田里阡陌纵横,连通着十几处竹篱茅院。一片禽舍畜栏占地颇广,其中圈了些鸡、鸭、鹅、猪、羊、牛自不必说,还养着几匹高头大马。靠中间位置有座木制阁楼,大约就是“温寒谷”众门人的集会议事之所了。
所有建筑均为古香古色,显然已经年深日久。
田地靠近山边的地方,有一方池塘。地下水自塘中流出,形成一弯小小的溪流,将农田和林地正好分开成两半。
虽然被树木阻挡了视线,但辛归路可以断定,另一边的树林里必定还有一处泉眼——不知人为或者天成,这块谷地分明就是一幅巨大的太极图!
如此洞天福地,居然藏于坝上边塞,苦寒之处,辛归路不禁暗暗感慨造化神奇——“温寒谷”一派的先祖,想必是个了不起的高人!
脚下不停,沿着田埂,几分钟后,他们已经来到阁楼附近。
一群人提前迎了出来。男女老少,共有九位。正当中的温无病穿着麻布衣服,笑容满面。
郭大悟亦在其中,看起来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因他个子高,更显得十分引人瞩目。任谁也想不到——此人常年熬夜,几乎从不入睡。
朱大先生为双方引荐认识,“幸会、久仰”之声不绝于耳。
辛归路见他们不是姓温、就是姓韩,外姓只有一人。便知“温寒谷”这个门派,与自己出身的“汉三家”相仿,也是一个靠血缘、姻亲关系连接起来的“传统大家庭”。
与郭大悟打招呼时,问起他手臂的伤势如何,对方捋开袖子给辛归路看——短短两天时间,创口已然愈合
第六十七章 温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