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册封公爵

    刘备对李素的封赏思路,恰好与他对关羽思路互补。

    因为建业还没光复,所以对李素的封赏同样不能一步到位。刘备留下了这个借口,准备过几个月、拖到来年再升一次。

    于是,刘备就暂不动李素的职官,继续保留司空,同时对他的外任总督略做调整。考虑到司隶地区即将全部光复,刘备就把李素的卫将军职位拿掉,先加司隶校尉。

    明年说不定还会改革官制,让司隶也允许出现临时性的“总督”职务,然后把李素对司隶地区的管辖合并到他的地方官职里面去。也就是在李素的“总督xx州”里面,加一个司隶,类似于后世那些设总督的朝代,有“直隶总督”一样。

    当然,“总督”的年限上限依然是要卡的,所以刘备才希望过完年再给李素加司隶地区的总督。这样才能确保“总督”职务依然是任期一年、皇帝可以特批再延长一年,也就是总任期绝对不超过两年,杜绝出现割据的趋势。

    最后,将李素的爵位从万户的县侯提为郡公。

    这也是刘备三开汉室后封出的第一个公爵——倒不是说刘备给李素的待遇超过了关羽,只是朝三暮四调整下顺序。给关羽先升大将军后给公爵,给李素先封公爵后升丞相。

    主要是刘备知道,李素自己不希望在三十岁前当上丞相,要给后世一个好榜样,那就明年再说好了。

    局势发展到目前这个状态,对李素的每一次封赏,都不再仅仅是他和刘备之间的事情,而是要作为一种制度建设的模范,供后世帝王子孙学习的“祖宗之法”。

    所以,才必须慎重。以后几十代皇帝,都是要不断援引这个案例,作为卡功臣升迁速度的标杆。

    关于郡公设置的很多细节,也都成了今天这场大朝议上的重中之重。

    当然了,关于郡公的性质,关西朝廷和关东伪朝倒是非常默契,都规定是不立社庙、不追封祖宗。


    所以这种郡公跟历史上王莽、曹操的公爵有本质区别。

    因为对王莽和曹操来说,最关键的不是是否称公,而是这个公要自带社稷、追封祖宗七代,和一套独立的公国朝廷班底。有了那些东西,才能先自成独立国家、有独立行政和军事体系,为篡汉建立基础。

    没有社稷、没有自己政府班底的郡公,是没有皇权威胁的。

    季汉第一个公爵的册封,当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满朝羡慕嫉妒和热议。

    不过,光复整个江南的功劳,毕竟足够巨大。李素从年初歼灭击杀孙策开始,他已经累计了那么多功劳都还没议升赏,此刻数功并赏,升高点也说得过去。

    另外,为了给郡公这个制度开个好头,形成惯例。刘备这次虽然给李素公爵,却没有打包“不名不趋、剑履上殿”这一整套“如萧何故事”的额外礼遇。

    只是把“剑履上殿”这一项单独抽出来,作为未来公爵的一贯礼遇。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历史上的萧何故事只是给萧何这个特定人物的,而不是普发给某一级爵位的待遇。后世模仿“如萧何故事”,一般也都是一朝只有一人,都是权倾朝野之辈才配。

    刘备是希望把公爵制度建设好,别玩崩盘,这就要卡一卡礼法待遇,不能一次性给全。

    剑履上殿没什么问题,只是上朝面君和去太庙时的着装待遇。以后凡是封了郡公的,都可以穿鞋佩剑,也便于一目了然看清臣子之间的尊卑。

    不名不趋如果给的人多了,容易造成朝议秩序混乱,看起来不整齐,就不普发了。

    不趋意味着一个臣子上朝的时候可以走得慢一些,如果有这种待遇的人有好几个,上朝的时候还压在文武领班之首,后面的人却要碎步小跑又不能超过他们,看起来不整齐,也增大了其他大臣的礼仪负担,不利于朝廷团结。

    不名,则意味着觐见的时候宫廷常侍报来人身份时,只报官职不报名字,这本来隐含了一种“皇帝跟咱交情很熟,只说官名皇帝就知道是谁”的暗示。

    关羽张飞李素跟刘备当然是熟得不能再熟了,不名刘备也知道是谁来了。但这个待遇也不该作为公爵的普遍待遇推广,不能保证未来每一个公爵都是跟皇帝熟到称兄道弟



第682章 册封公爵  
浙东匹夫推荐:  开局一条小渔船顾鲲  舍弟诸葛亮  学霸终结者  重生之我全都要  开局一条小渔船  窃隋好驸马  文娱救世主  
随机推荐:  陆地键仙  千亿富豪的婚后人生  大时代之巅  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360搜"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