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洪武末年 > 第147章 被误会的朱元璋

第147章 被误会的朱元璋

,主要说不许濒海民众下海,打渔通商,那朝廷呢是不是也不许出海”柳淳反问道。

    朱标笑着摇头,反问道“连朝廷都不许出海,那如何跟藩国通贡贸易啊”

    柳淳不由得豁然开朗,果然是这么回事

    明初的海禁的确存在,可海禁禁的是百姓,而不是官方,也不知道哪位天才,把海禁跟闭关锁国画上了等号

    朱元璋才没有那么傻,而朱棣的七下西洋,也是官方贸易,只是规模比他爹大了无数倍而已,本质上没有任何冲突,完全是一脉相承。

    只是到了后来,文官商人越发觉得官方贸易不过瘾,宫里把钱赚走了,他们没得到多少好处就扭曲祖训,所谓海禁,变成了禁官方贸易,至于民间,那是一路绿灯,越做越大,要不然哪来的那么多东南富商

    由此可见,掌握舆论和话语有多重要,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是非颠倒,人妖不分

    所谓海禁,跟不征之国,正是老朱对外战略的体现,放在一起看,就会一目了然。

    国初以种田,恢复国力为主,所以有了海禁而对外的威胁当中,以北元残部为主老朱说过,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

    老朱的意思很明白了,四夷跟大明有山海阻隔,对方没法威胁大明,而大明呢,也不方便轻易攻击当然了,假如有人敢冒犯大明天威,忍无可忍,那也就不需要客气了。

    老朱是不是一味忍让,被动挨打呢

    显然不是

    朱元璋觉得山限海隔的诸夷是高丽啊,倭国啊,安南啊,还有其他一大堆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国家这些都无足轻重,大明的重点,要防御胡戎,因为这些草原部落跟西北土地连接,从秦汉开始,历代战争不断,必须要选派精兵良将,时刻戒备。

    听完了朱标的解释柳淳突然很泄气,真的


    不管是海禁,还是不征之国,老朱跟历代沿袭的策略,没太大的差别,也不知道那些故意歪曲朱元璋意思,非要把洪武帝说成保守固执,甚至蛮不讲理的史学家,是安了什么心思

    既然老朱不是铁板一块,榆木脑袋,那就有商量的余地。

    “殿下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私人是不准海外贸易的,朝廷可以做这件事情。”

    朱标点头,“是的。”

    “那皇家银行算不算朝廷”

    “这个皇家银行自然是父皇的”朱标心说,这小子果然要插手了。

    “那是不是由皇家银行出面,就可以和海外藩国做生意了”

    朱标思索了一下,摇头道“柳淳,你这是想把银行变成市舶司啊我看父皇未必能答应。与海外贸易,固然有利可图,但我大明立国不过二十年,百姓依然以耕种务农为主若是太多人经商,会动摇国本的毕竟东南跟大宁不一样,这里人多地少,多种一亩桑,就要少种一亩粮,若是赶上了饥荒年景,那又该如何是好桑丝不能当饭吃。”

    “哈哈哈”

    柳淳突然大笑起来,“殿下英明这也就是臣要让皇家银行介入的原因”柳淳探身,喜滋滋道“殿下,丝绸,瓷器,这都是天朝仅有的好东西过去通过市舶司,并没有卖出好价钱。假如让皇家银行负责海贸。我们走精路线,少量采购,然后以更高的价钱,卖给藩国总利润没变,货物却少了,耗费的人力和土地也就少了,不会影响到粮田的。”

    柳淳所讲,就是统一对外出口的概念,避免自己人互相竞争,以至于卖不出好价钱。而且垄断了货源,还能成倍提高价格对本国老百姓,提供物美价廉的商没问题,至于外国,对不起了,物美不美放一边,价钱是绝对不能便宜的。

    敢不服,那就把“不征之国”,变成“必征之国”

    郑和是永乐三年,第一次下西洋,考虑到靖难之役带来的损失,以洪武晚年的国力,组织一支“郑和船队”,并不是难事,而且就算打五折,打三折、一折,也足以横扫海外诸国了。

    朱标眼睛放光,不得不说,柳淳这小子,真是个鬼才

    “好,跟我进宫,就算挨父皇的骂,我也要替你说话,恳请父皇同意你的提议”朱标仿佛舍生取义的勇士,直奔奉天殿杀去,柳淳在后面跟着,嘴却撇到了一边说的那



第147章 被误会的朱元璋  
青史尽成灰推荐:  奋斗在洪武末年  奉系江山  我的邻居是皇帝  大宋将门  宋成祖  辽东钉子户  辛亥军阀  
随机推荐:  众神世界  这个游戏不一般  最强小神农  云其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重生之洪武末年"
360搜"重生之洪武末年"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