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更高;而另一家价格便宜的多,却经常断货……想来,多数人会去等一等那个便宜的。
一等,就完犊子了于玉米而言,很多的玉米替代品就来了。
大麦、高粱,甚至是嘉谷垄断的牧草进口,都可以算是玉米替代品。最关键是,这些替代品没有配额保护,都是极低的关税,价格相当便宜。
这种情况下,国产玉米消化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存起来了但有进也要有出啊!
齐政得到的数据是,今年国内的玉米总供给量超过2亿吨,但总需求量稳定在1.8亿吨左右,年度库存则超过了4000万吨。
结合快速增长的玉米产量来看,高库存的压力不可谓不大齐政知道,不出十年,国家玉米库存量就突破2亿吨,每年单单是储存成本就高达500亿元!
此时,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意识到,日渐高企的玉米库存,就像大动脉的血栓一样,阻碍了玉米上下游产业的链接,损害了上游的勤劳的农民、种子企业,割裂了中国玉米与下游饲料、工业加工的互动联系。
这成了农业政策顶层设计者的心病。
日后,有个“供给侧结构改革”,首先在玉米产业动刀,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但在当下,创造新的需求是首先考虑到的。
像美国,是鼓励生产玉米乙醇。但在粮食安全为大的国内,玉米乙醇很容易就与人、与畜牧业争粮,造成粮食供应紧张,玉米乙醇生产是走不远的。
而作为国家战略储备体系的一员,又有消耗玉米的大户嘉谷农牧,嘉谷自然而言就进入了“为国分忧”的队伍。
“将过剩的玉米转化为优质肉食,辅以生产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形成一个闭合的产业大聚落,别的不说,肯定比生产玉米乙醇更有前途。”
随着嘉谷农牧养殖规模的飞速扩张,齐政是有底气说这话的。
王昱业倒也不反驳,按照嘉谷农牧如今的发展势头,嘉谷体系的玉米需求量突破千万吨只是时间问题,这对于消化国家库存来说,肯定是极大的利好。
但他担心的是:“这样会不会造成国内猪肉的长期过剩?”
齐政一笑:“怕啥,这不是还有国际市场吗?”
……
第491章 我为国家销库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