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主要表现在对信贷行业从业资格条件制定苛刻的规定。由于犹太人一直受到政府的歧视和限制,许多行业。如政府公职、教授、军官,甚至农民都不对他们开放。因此犹太人所从事的职业就集中在俄罗斯人眼中所有的低贱行业之中,如贸易中间人、信用借贷人及小手工业者。据统计,在1818年就有85%的犹太人靠前述的三种典型的‘犹太人职业‘谋生[3]。而在1881年之后。沙俄政府对犹太人传统职业之一的信贷业的从业者进行了具体规定,要求从业者必须是东正教徒,因此传统的信贷业也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20世纪初的尼古拉二世继承了其父的反犹经济政策。由于二月革命对沙皇政权的巨大冲击,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正在快速地瓦解沙皇的**主义的政权基础。因此,尼古拉二世采取了较之其父更为严厉的限制犹太人就业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天然联系是更为严厉的反犹经济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社会文化方面,沙俄政府的排犹政策主要集中在民族与宗教文化教育两个层面。
第一,在民族方面,沙俄政府的反犹政策体现在限制、驱逐犹太人。1882年,亚历山大三世的内政部长伊格纳切夫颁布的就是严格限制犹太人的民族政策。该法令更为严格地限制犹太人在栅栏区之外的居住权,禁止犹太人在栅栏区之外兴建新的居民点[4]。这种限制政策一直持续到1914年。在严格限制犹太人的‘区外活动‘的同时,沙俄政府还在1881~1914年之间实行了残酷的驱逐政策。从1881年开始。沙皇下令大量拆除原有的犹太人栅栏区,并将原先居住在栅栏区内的犹太人驱逐到更为边远、生存条件更为恶劣的地区,甚至驱逐出境。这种大规模的驱逐和在政府默许下广泛的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相结合,使得大量的犹太人不堪忍受,纷纷向国外迁移。这股外迁势头一直持续了30年。在这30年间,离开俄国的犹太人将近200万。这次外迁运动导致了著名的第二次‘阿利亚‘。
第二,在宗教和文化教育方面,沙俄政府的排犹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强迫犹太人改宗和推行俄语一体化,以此来促使犹太人同化,而放弃犹太族属性。东正教不仅是沙俄境内最具影响的传统宗教。而且也是沙皇政权的基础。别林斯基就曾说过?这个民族(俄罗斯)……坚定地支持上帝的教会,祖先的信念,毫不动摇地尽忠于正教的沙皇;它最得意的格言是我们的一切都属于上帝和沙皇‘由此可见,东正教对沙皇政权的影响非同一般。正是基于此,沙皇实施了积极维护东正教的政策。这种政策就包括强迫犹太人进行改宗的内容。在此期间,作为‘异教徒‘的犹太人有许多被强迫改宗。但是在限制与同化的反犹民族政策的共同作用之下。也有不少的犹太人属于自愿改宗。他们自愿改宗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改宗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善其生存条件。但是由于犹太人对于犹太教的特殊的虔诚的信仰,这种自愿改宗往往趋向于表面化。
由于沙俄境内的犹太人处境一直都是岌岌可危,作为锡安组织的成员,德籍犹太人古比罗夫(还取了一个俄国名字)接着之前的数次交易,试图摸清楚这个割据一方的中**阀,对于太太民族的态度。
毕竟在广大的西方世界中。犹太人是个很不受欢迎的种族,生存环境一直都很恶劣。
克虏伯制造的大炮和军火从前清开始,就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一想拥有良好的销售成绩。凭借着克虏伯代言人的身份,古比罗夫没少在各方势力中游走。
俄国境内的犹太人处境越发的不妙。远东地区,适合并且愿意大规模接触犹太人的国家并不多。内战阴霾笼罩下的中国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日本人的教训在前(日俄战争时期,锡安组织曾经向日本政府提供大量的贷款,帮助日本战胜俄国。同样的,当时的日本政府曾经承诺,在获得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以后,会确接受一定数量的犹太人。结果日俄战争胜利以后,生活在中国辽东半岛的犹太人被大量抓捕,遭到严刑拷打,借以榨取更多的钱财。侥幸逃脱的犹太人随后前往上海,随后锡安组织中断了和日本政府的合作。)中国境内,有足够信用和足够实力的各方大佬中,除了背后站着英国人的袁世凯以外,也就剩下作用三省之地的胡大帅了。
国防
第一百一十八章 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