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十月末,吴郡,吴县。
江东都会吴郡吴县的街道,比之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华热闹。由于北方持续战乱和江淮一带的天灾,这座位于东南膏腴之地的城市,就成了淮泗一带世家大族和平民百姓的避难之地。
而且和北方的那些开发程度很高的郡县不一样,如今吴越之地的郡县之中还存在大片可以开发的土地。来再多的难民哪怕把整个中原的百姓都迁过来,吴越之地也绝对可以容得下。
所以北方流民来得越多,吴郡的经济就越发达。到了建安三年冬天的时候,这座东南都会都已经和刘表的“都城”襄阳,袁绍的“都城”邺城一样的熙熙攘攘了。
吴郡的百姓,流寓的士人,还有来自天南海北的商人,都在街头摩肩擦踵的涌动。还有一群不知道哪里来的“武装少女”,穿着白色的式样有点古怪的袍子,佩着铁剑、铜剑,背着弓箭,在大街上闲逛,看见什么好吃好玩的都想要可她们说的话又很古怪,有点像汉话,可是谁也听不明白,所以就只能让她们看着给黄铜了。
也甭管给多给少,反正也没人敢和她们计较也不是吴郡的商人怂,而是如今统治吴地的孙家就是个武德过剩,不仅男子善战(不包括孙十万),连女子都挺能打的!
孙家的婢女都自幼习武,孙家的女儿也都善于舞剑弄棒,总之一家子都不好惹!
吴郡的商人看到这些古里古怪的“武装少女”,全都当她们是孙家人了至于语言不通,那再正常不过了。谁知道她们是哪儿人呢?
也许是哪里的山越被孙家人捉来了,也许是孙坚在长沙当太守时弄来的武陵蛮,也许孙坚在凉州打仗时捉来的“羌妹子”
当然了,他们全都想错了,这些“武装少女”其实是来自瀛洲岛的倭人,她们都是跟着瀛洲岛的邪马台女巫王卑弥呼一起“润”到大汉来“取西经”的。
而这位女巫王也不会说汉语,她的祖先东渡瀛洲时,都还没“汉”呢!上哪儿去学“汉语言”?就算是“秦语言”,口耳相传了那么多年,也变了太多,现在吴地的汉人根本听不懂。
而更麻烦的是她还不识字是个文盲!
当年跟随徐福“润”瀛洲的五百童男童女都不认字,徐福可能也不大重视教育,没把他掌握的秦篆传下去。
好在带她来大汉的是個认字的吴郡海商,也能说瀛洲话。于是就替卑弥呼写了一份可能算是奏表之类的东西,还帮她把奏表递给了孙策的讨逆将军府长史张昭,又安排她住进了吴郡的馆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张昭压根儿不理这事情。
其实也不是张昭混日子,而是这份奏表上的内容太玄幻——说什么海外几千里处有个岛国叫邪马台,岛上有个精通巫术的女王,某日有天神乘坐飞云而来,入侵了邪马台,邪马台的女巫王不是天神的对手,因此逃到大汉求救兵,想请讨逆将军出兵或是将女王送去雒阳面见天子
这种奏表,你让张昭怎么处理?这根本就是部玄幻啊!
而那个会写的商人则接了新的业务,驾着海船去淮阴帮着袁术军运人去瀛洲岛建设封建殖民主义奴隶制了。
于是卑弥呼就每天溜达进孙策的将军府,在大门里面找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坐着等消息也没人辇她。
一来孙策的将军府里面每天都一大堆访客呢!其中不少访客还带着随从,真可是门庭若市。
二来卑弥呼虽然穿着打扮有点奇奇怪怪的,但她长得挺漂亮,还有那么点睥睨众生的气势,还带着一把非常古朴的宝剑持剑的姿势也很专业,而且还会不说话装高手。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孙策请来保护自己睡觉的女剑客呢——孙策因为被刘协预言几年内有血光之灾,所以现在非常注意保命,请了许多高手来保护自己!
因此将军府的知客对卑弥呼很客气,到饭点的时候还给她一份饭食也不收钱,味道还挺好吃的!
卑弥呼也就天天来吃饭,吃完饭等消息,等到天黑就“消失”,第二天上午饭点前又出现。不过她除了吃白食和傻等之外,也不是一点正经事没干。她每天晚上回到馆驿之后,还会跟馆驿里面的仆役和厨娘学说汉话——要“取西经”也得先过语言关呢
第242章 天子都同意了,那能叫贪吗?(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