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之所以能够和六部尚书同列七卿,其核心原因就是,都察院和六部一样,皆是总天下之政。
十三道御史分巡全国各地,总于都察院,无论是文是武,在地方还是京师,皆在左都御史监察范围之内。
因此,听到杨信的这般欺瞒行为,第一个不能忍的,就是陈镒。
看着怒气冲冲的陈镒,杨洪一副为难的样子,似乎想说什么,但是,却又似乎有什么顾忌,迟迟没有开口。
但是,在场之人毕竟都是善于察言观色之辈,于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杨洪虽然迟迟不肯说明,可神色之间只有无奈,并无慌乱。
这说明,对于陈镒的质问,杨洪是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的,就是不知道,他到底在顾忌什么。
当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在场之人很久。
因为,就在陈镒话音落下不久,殿中便响起一道略有些发闷的声音。
“陈总宪,此事和杨信无关,早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他便将一应情况写成了奏疏,请老夫带回京中直奏陛下。”
“当时,也是老夫告诉他,此事重大,在情况未明之前,不宜将猜测之词具本上奏,并让他对其他人保密,因此,杨信才未将此事通报耿九畴,而是继续详查。”
这道声音响的突兀,令众人都感到一阵意外。
循声望去,却见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入殿之后沉默许久的兵部尚书,于谦!
话音落下,在场一阵沉默,所有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唯有丰国公李贤小声嘀咕道。
“老夫就说嘛,杨信那小子我见过,是个机灵懂分寸的后辈,这种事情,就算他要瞒,有于少保在,也瞒不住啊!”
声音虽小,但是,众人本就坐的不远,加上此刻殿中没人说话,这小声的嘀咕,自然被听的清清楚楚。
于是,陈镒的脸色便有些不大好看。
不论是在哪个地方,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摩擦和斗争,虽然说,如今在殿中的人,都算是和天子亲近之人。
但是,毕竟文武有别。
方才陈镒虽非有意要攻击杨洪,但是,说话口气的确不好。
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同为勋爵的李贤,自然是要站出来说两句话。
不过,这老家伙聪明的很。
一副自言自语的架势,让人反驳都不好反驳。
闷着一口气,陈镒看了于谦一眼,到底是声音转缓了下来,道。
“即便如此,杨信所做也不妥当,他身为宣府副总兵,并非兵部所属,此事亦非军务,并不在两边总督的权责之内。”
“遇到这等事情,杨信要么请示总兵官陶瑾,要么移交协理军务大臣耿九畴,岂可因于少保一言,而不知会朝廷?”
兵部掌武官选授,但是,就和吏部一样,兵部只负责选授考核,却并非是这些武官的上级衙门。
杨信身为宣府副总兵,他的上级应该是宣府总兵官陶瑾,而他们二人,又分属于五军都督府所辖。
所以,陈镒说的没错,从规制上而言,在这件事情上,于谦所说的话,只能是作为参考,而不是命令。
即便当时于谦有两边总督的差遣在身,他能够下令的,也只有军务层面的事情,而不能阻拦杨信将这种非军务层面的事情上奏朝廷。
不过,话说到这,其实,陈镒的态度已经平复下来了。
事实上,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杨信欺瞒朝廷。
作为边镇大将,这是极犯忌讳的事情。
今日杨信可以对朝廷虚瞒于谦被谋刺之事,那么明日,他或许就敢拦下紧急军报,更有甚者,伪造战功这等事情,之前也不是没有在边境发生过。
所以,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必须要严惩。
但是反过来,既然杨信知会了于谦,并曾经让他转呈奏疏,便说明他没有欺瞒朝廷的意思。
只要能够确定这一点,其他的都没有必要过多的计较。
如今陈镒这么说,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而已。
毕竟,陈镒也不是老古板,他心里清楚,规制是规制,实际
第六百四十七章:专注拆台于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