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我们制定了一份对于小学校、初中学校、高中学校分别进行扶持的方案。首先是小学校,考虑到初小和高小的合并,我们认为每个小学校至少要有3名老师,一名资深老师,两名青年老师,月薪分别为18元、16元,这样一年的教师薪酬就是600元。
这样的小学校至少能够教育100人,课本费就是35元,杂款27元,教具85元,储备金15元,一年总计762元。该校的经费来源一样分为三块,学生缴纳的学杂费80元,村子补贴的教育经费150元,国家拨款532元,1918-1919年度对全国11万所乡村学校进行拨款,共计支出5852万元,惠及乡村学生1100万人。
按照小升初的比例,全国至少要有1万所初中,每所初中收纳200学生,最终惠及200万初中生。这样一所初中至少要13名老师,月薪24-36元,一年教员的薪酬是4464元。一学年的课本费400元,杂款360元,教具850元,储备金150元,一年经费6224元。
学校的经费也分为三块,学生缴纳的学杂费1000元,地方政府补贴1567.2元,国家拨款3656.8元。总的拨款是3565.8万元。
接下来是高级中学,按照初中升高中的比例,至少需要7000所高中。这样的高中需要15名老师,月薪24-45元,教师一年薪酬5760元,加上课本费、杂款、教具和储备金,学校一年的经费是8820元。
以一个学校200人计算,学杂费2000元,地方政府补贴2046元,国家拨款4774元即可满足。7000所高中的拨款就是3341.8万元,可以惠及160万高中生。
以上即为乡村小学到高中教育体系的建立,预计首年度拨款12850.6万元,之后还要试情况增加,直到把所有适龄儿童完全纳入教育为止。至于高等教育和城市教育的拨款,我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1918-1919年度的教育预算应当在2.3亿元上下,这是最为完备的教育预算方案。”
周树人说完之后,心里陡然就轻松了不少,他口中的这个最为完备的方案,是他和一班教育界同仁花费了大半年时间调查核算才完成的,这也是他们心目中最为理想的教育体制设想,但也是众人最不敢想的一个方案。
毕竟北京政府这两年的财政收入虽然颇有起色,但也仅仅是不借款能维持下去,比如去年的华北水灾和蒙古鼠疫,北京政府就没有能力进行全面的赈灾,最后不得不让给了革命委员会来负责赈灾工作。
和北洋政府相比,革命委员会在物质供应和人员组织上强的实在太多,除了重灾区被迫迁移了上百万人出去,其他灾情较轻的地区,在今年春天之前就恢复生产了。
在独流开减河从咸水沽以北入海河,然后流入渤海的43.5公里河道,在7月时已经初步沟通,从而成功分洪。而这一切是在共和党调动了大量的人力和机械下完成的,从巴拿马运河退役的机器和工程师,在挖掘这道减河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随着天津南面、西面的积水退去,共和党的声望在直隶地区也再次高涨了起来。也正是看到了共和党在兴修水利上的能力和决心,周树人和一班同仁才咬着牙制定出了这个理想方案,若是面对的北洋政府,他们可不会花这么大的力气。
北洋政府也许能够花几百大洋聘请有学问的人去当大学教授,但是绝无可能拿这么多钱出来办教育,2.3亿元足够让北洋再增加100个师了,怎么能够拿去丢在水里呢。按照段祺瑞在私下的说法:“当前中国需要的是统一,而不是修建工厂学校和交通,只要中国统一了,这些事情都可以慢慢来。”
周树人觉得,幸亏没让这个北洋军头当上总统,否则中国人不仅不会享受到任何统一的好处,倒是先要遭受一趟战火的蹂躏了。辛亥革命时期,南北两军打了半天,除了让汉口和南京变为一片残破之外,又打出了什么玩意来了呢?
北洋军号称是新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们残害起平民来也一样肆无忌惮;南军号称吊民伐罪保卫国家,但是他们行军战斗中也一样没把民众的生死放在心上,两边都宛如在敌国交战一般。湖北、河南、安徽
第106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