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在巴黎的时候,于东忽然有了一些灵感,想起来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东西——关于之前那场梦的。
人在异乡,反而对故乡的印象会变得更加清晰,这些印象未必能够如实地反映彼时彼刻真实发生的一切,还会有一些大脑的主动加工,不过这些印象却又是有迹可循的。
所以,于东就动笔了。
他创造了四个主要人物,三个男人一个女人,林荣,老肖,鸭儿,小爱。
其实他们也不能算是主角,只不过是用来串联几个年代的线而已。
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于东没有刻意操控年代,也没有像金羽澄那样把小说分为奇数章偶数章,而是完全地放飞了自我,意识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前一刻中年老肖还在陪领导吃饭,下一刻老肖就被林荣一脚踢进了河里。
上一秒少年鸭儿正在偷看隔壁刘阿姨行房事,转头就在自己的婚礼上喝酒了。
因此也写得飞快,不过考虑到里面用了太多上沪方言,于东常常写一段就冲程砚秋招手,“老婆,过来。”
程砚秋走过去,拿起稿子看一遍,说,“看不懂。”
于东就改,程砚秋回去继续看电视,她怕影响丈夫写作,只看画面,不开声音。有时候电视看乏了,她就会找本书坐在沙发上慢慢看。
等到改过一遍之后,于东又招手,“老婆。”
程砚秋再去看一遍,还是说,“懂了一些,不完全懂。”
随即再改。
有时候要改四五次才行。
不过到了后来,于东也掌握了尺度,拿捏好了技巧,渐渐地,再写出来,程砚秋也都能看懂了。
“虽然不是太顺畅,但是能够看得懂了。”
然后于东继续往下写。
一直写到九月一号,写了有三万多字,大概才写了十分之一。
不过他没法再专注写书了,因为接下来他要开始忙碌起来。
开学的事情,倒没有太多摊在他头上,主要再过一个礼拜就要结婚了,有许多事情需要他去确定。
恰在这个时候,汪海临又带着新的稿子来找他了。
虽然于东很忙,但还是抽出时间把汪海临的新稿子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于东点了点头,相对于上次,新稿子明显进步了很多,至少主线明了,结构清晰。
小说讲述了一个小镇里面的高中,发生了一起命案,在学校任职十五年的音乐教师韩芳在公寓里中毒死了,警察在屋内发现一瓶果汁,检测到了氰化物。
瓶子上只有韩芳自己的指纹,这代表有人在韩芳拿起饮料前刻意处理过指纹,不然瓶子上不可能只有韩芳一个人的指纹。
很明显是一起凶杀案的,但是不论是社会关系排查还是调监控,案情都没有任何进展。
后来只隔了一个月,学校又死了一个人,在校任职四十多年的老校长刘尚葵。
刘尚葵死在了离学校不到两公里的一条小路上,他经常去那一片钓鱼,这次是他钓鱼后骑车回家的路上,被人割喉的。
接着又是一桩一桩命案,凶手一直没有被找到,不过随着死亡的老师越来越多,警方也发现他们的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这些人都曾教过一个班。
而这个班只有两个老师还没有死,警方通过对剩下这两个老师的暗中观察和保护,最终抓到了凶手。
这个凶手是当年他们共同教的那个班的学生,从他口中,也牵扯出十年前的一个案子。
当年,副校长,也就是刘尚葵的儿子跟他们一个班,强暴了班里的一个学生,刘尚葵威逼利诱最终搞定了女孩的家长。
女孩退学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受不了打击,然后跑到学校跳楼自杀了。
校方对外宣传女孩是跟人谈恋爱发生关系,怀孕后被甩了才轻生的。
而死的那些老师其实都是知情者,有些还去劝过女孩不要报警。
……
“思路还不错,结构也挺好,但是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到位。比如警察凭什么能根据前面几个人死,推断出他们都教过一个班?一个乡镇高中,老
第三二一章 我是来帮你的(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