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全真的没落,郦希成欲哭无泪。
连庞大的全真都倒了,大道教要复兴就难了。
他想了许久,求见了忽必烈。
忽必烈现在看着道教元气大伤,兴不起什么风浪,于是笑嘻嘻的接待了郦希成。
郦希成希望自己把大道教改名为真大道,以示正统。
忽必烈答应了他的要求,而且为他专门写了诏书。
忽必烈作完这些事情后,还觉得不满意。
不过没有等到他再次限制道教,他就死去了。
皇长孙继位,更加推崇张留孙。
大德年间,亲自封张留孙为“玄教大宗师”同知集贤院道教事,追封其三代为魏国公,官阶品俱第一。
这时候的张留孙在元庭,得到了许多蒙古人都得不到的权力和信任。
既然要管理这些事物,自然要招收弟子。
这些弟子不是龙虎山,都是各地道观抽调的精英。
张与隶也指挥不了张留孙了,这些人自然不会承认自己是正一道的。
张留孙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询问待在京城的张继先。
“先生,说该当如何?”
张继先望着张留孙,缓缓的说:“你已经是一代宗师了,开宗立派又有何不妥?”
张留孙恭敬行礼退出去,这下子他没有后顾之忧。
很快,张留孙就在京城创立了玄教。
不过弟子只有七十五人,不过这七十五人之中,允许佩戴真人银印的都有三人,用诏书封为真人的有三人,还有九人是玺书封为真人。
这七十五人中,有这么十几人享受着其他教派掌教的待遇,玄教之昌盛,可见一斑。
至于没有得到真人封赐的,也被任命统领各大道观。
余以诚领镇江路诸宫观。孙益谦领杭州佑圣观、延祥观。陈日新除提点大都崇真万寿宫外,又领龙兴路玉隆万寿宫,还领杭州宗阳宫。何恩荣提点信州真庆宫。李奕芳提点南岳庙,兼领潭州路衡山昭圣宫、寿宁宫住持提点。
张嗣房提点潭州岳麓宫。徐懋昭主常州路宜兴州通真观,并在信州龙虎山建仙源观、神翁观。上官与龄任常州路通真观住持提点。王寿衍提举杭州开元宫,兼领杭州路道教诸宫观。
薛玄曦住持镇江乾元宫,又住持杭州佑圣观,兼领杭州诸宫观。薛廷凤领镇江马迹山紫府观,后领杭州四圣延祥观,再后兼领镇江道教。徐天麟、冯志广住持龙虎山仙源观。
这些有全真志字辈好不容易夺下的道观,就在转眼间易主了。
而且玄教不但在北方,还将势力伸向南方。
望着家门口的玄教,张与隶心情十分复杂。
虽然张留孙还承认自己是龙虎弟子,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玄教早已经驾驭在正一道的上面了。
让他纳闷的是,为什么张留孙可以一路青云直上。
这个问题他一直到死也没有想明白,而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造成了玄教的兴衰。
张留孙能成功的混在元庭之上,不是因为他会道法,而是他懂儒学。
每一次忽必烈和他谈话,他不是说自己的道术怎样厉害,而是述说历代兴亡之道。
忽必烈听后不由十分高兴,这个人不但是一个高道,还是一个智者。
不但和皇帝有好印象,张留孙没事还喜欢和文武大臣混在一起。
虽然他在儒学上面造诣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朝中的蒙古人来说,算是大学问家了。
朝廷上下都很喜欢张留孙,张留孙想不火都难。
他很明白这个道理,他的弟子也多学儒学,少接触道术。
反正现在天下太平,他们也不用亲自去斩妖除魔,祈福求雨。
玄教的崛起,让很多道教门派感觉不安。
但是有一个门派,感觉不是不安,而是绝望了。
昔日的太一教,现在就只有三四十道徒了。
第七代掌门望着凋零的太一教,只能无语问苍天。
他不知道为什么太一教会发展成为这样,现在他只有一个结果了。
玄教的道士已经来了,问他们要不要并入玄教。
第三十章玄教创立并吞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