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徐阶有整整七个月的时间去准备,徐阶的阶级的确会在这次追查中,向下滑落,但那也不会像严嵩一样,饿死在墓舍之中。
严嵩临终之前,因为皇帝严旨、官绅口诛笔伐,只能在墓舍偷别人上坟的贡品,当时连回籍闲住了两年的胡宗宪,也再次被扔进了天牢里屈辱自杀,严嵩连儿子都死了,更没人管严嵩了。
海瑞把开海事和查徐阶兼并侵占混为一谈,不是海瑞不懂政治,而是南方开海的主要反对力量,就是沿海的缙绅,打击沿海缙绅的同时,将松江府市舶司做成既成事实。
廷议还在继续,户部尚书王国光补了徐阶一刀。
王国光拿着一本奏疏说道:“应天巡抚宋阳山上奏说:这素来苏松膏腴之地田赋不均,侵占拖欠数不胜数,闻之使人扼腕痛惜,今日圣主践大宝之位,理当剔刷宿弊,为国家建经久之策。”
“豪家田至七万顷,沈氏欠粮至二万,又不以时纳,夫古者大国公田且三万亩,而今且百倍于古大国之数,能几万顷,而国不贫?”
“吹求太急,民且逃亡为乱。”
应天巡抚的这本奏疏,乍一看,说的这个豪家,是松江的另外一半——沈氏,徐阶的正夫人的沈氏。
“七万顷这个数字是不是有些夸大了?过于鼓噪声势了?”海瑞眉头紧蹙,七万顷是七百万亩!
大明拢共就七百万顷田亩,徐阶一家子能搞这么多?
松江府哪来的这么多的地,海瑞任应天巡抚的时候,也查过徐阶正夫人的沈氏,的确良田无数,但是绝对没有七万顷之多。
“海总宪之疑,我也有,并且专门下文询问,应天巡抚的本意是:南衙侵占田亩已经超过了七万顷,单算沈氏欠了两万石的藁税。”王国光把这句话解释清楚了。
是整个南衙被侵占的膏腴之田,超过了七万顷,而不是沈氏,徐沈两家多大的能耐,能侵占七万顷…
刚收到奏疏的时候,王国光大感惊讶,还专门写了信询问宋阳山,沈氏什么身份,能搞七万顷田?
宋阳山回文,王国光才搞清楚。
如果徐阶不投降,被要求还田的就不仅仅是徐阶侵占的那二十四万亩,包括了他正妻家中,以及整个南衙地面,七万顷田亩,都要被追查。
王国光拿出这本奏疏专门说事,就是逼徐阶不要反抗。
“如此,是我理解有误。”海瑞了然,南衙地面十四府,占了大明半数以上的藁税,近年来,国家财用大亏,和南衙侵占兼并之风愈演愈烈,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徐阶还田事,在王国光补这一刀之后,暂时告一段落。
张居正继续说道:“陛下幼冲,群臣奏疏又晦涩难懂,仅有句读,公文歧义连连,考成法第一事,公文可用俗文俗字,逗句要有,理当表述清楚,没有歧义,减少冗杂内容为宜。”
张居正为了小皇帝能看得懂大明朝臣们的奏疏,考成法推广至全国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把公文写明白,不是写的云里雾里一大堆,用长篇累牍,用垃圾信息轰炸塞满皇帝的认知。
张居正掌内阁,他看的那些个写了几千字屁话的奏疏也烦,一本奏疏洋洋洒洒几千字,一句正事没有,或者正事只有几句,那不是瞎胡闹?
考成法的大棒,终于从京城砸向了地方。
廷议结束之后,讲筵的侍读、侍讲们开始入殿,张居正从袖子里抖出了两封书信递给了张宏,俯首说道:“臣给应天巡抚宋阳山书,给徐阶书,还请陛下过目。”
朱翊钧打开了两封书信,这本是私人信件,不便朱翊钧拆阅,但又涉及到了公务,自然要给皇帝看了。
考成法中,内阁理应由皇帝考成,但是因为主上幼冲,这个考成不大好落实,但是这么大的事儿,张居正还是决定让皇帝陛下看一看,他也认为小皇帝应该能够看得懂。
给应天巡抚宋阳山的回信,主要是讨论侵占田亩带了问题,侵占的田亩需要司法庇护才能长期维持,这诞生了官场上的姑息之弊,也就是人人互相姑息、袒护之大弊。
要督办侵占田亩之事,要吏治与清丈并行,方能成事,只清丈,侵占田亩的问题,无法解决。
第八十三章 《矛盾说》已然大成,成书刊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