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按照他的话说,既然是公开选举,那就要承认,否则一开头就不承认,那这个参议院也就再没了权威性,没有权威性,国家政府也就没了权威。再说,那个大总统是临时大总统,有任期的,到时候再选就是。
面对这种神转折,李志高也觉得头疼,因为他千算万算,还是让孙文得了民国第一大总统的名号,自己还是小看了他,别看他没兵没权没地盘,但那号召力却在那摆着,远不是才崛起一年的自己可比的。
难道,这就是所谓历史的惯性?
总之,经过这些事情,李志高忽然发现,他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可在世人眼里,他其实就是个投机取巧的,有点实力的军阀而已,孙文才是那些知识分子眼中真正的国家栋梁。
这件事看似是孙文等人投机取巧,可根据刘润生所说,那个参议会却是在陶成章的组织下,实实在在的在举行公开选举。会议上,同盟会的人其实也并不占优,甚至还属于少数派,他们光复党反倒是占了一半议席,可最后大家还是选了孙文,并且是高票当选,由此可见孙文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什么是众望所归?这就是了。
当然,这件事说白了也是自己坑了自己,当初他起兵的时候。如果不弄什么革命,只是单纯去造反,甚至一开始就称帝,也就没有这么多破事儿了。
可是呢,李志高当时的水平摆在那,加上一切来得太仓促。李志高当时也没想好以后的路究竟怎么走,只想着抢地盘,其他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虽然最终他跟袁世凯以及其他督抚弄了个各省督抚代表联合参议会,但那东西严格说的确不正规,就让革命党给钻了空子。
总而言之一句话,李志高的政治素养相当不成熟,对自己的力量认识也不清楚,而且用个通俗的话说。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明明心里对称帝也挺有兴趣,可却害怕称帝会名声不好,害怕力量不足,称帝后导致袁世凯的后果,因此最终没有走那一步,而是走了民国的路。
不过李志高也清楚,既然当初走了民国的路。就不能再走回头路了,经历了这一番风波。复辟称帝已经没前途了,毕竟清政府已经伤透了民心,老百姓对帝制也厌烦透了,都想着民国会更好,除非民国让老百姓再一次失望,否则复辟就是找死。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法国大革命了。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跟无产阶级亲手把皇帝送上断头台,搞了个共和制,谁知道后来共和制后,情况越来越糟糕。连年都是战乱,最终革命果实也都被野心家吞掉,因此后期的王朝复辟才能成功,但复辟的王朝却不再是波旁王朝,而是拿破仑家族以及奥尔良家族了,套用中国的情况看,这跟改朝换代也没啥区别了。
同样的,如果李志高现在还想称帝,那就只能一边搞好自己的领地,一边不管其他地方的死活,让老百姓逐渐厌烦民国的统治,然后自己才能顺势崛起,靠着巨大的声望去称帝,可这样一来,耗费的时间就太长了,而且对国力民力都是一种伤害,却不是李志高希望看到的了。
“对了,陶成章呢?”冷静下来的李志高阴着脸问。
“他还在南京。”刘润生小心的道,“据说南京已经成立了临时总统府,陶成章是国务院副总理,千头万绪的,还在那边忙呢。”
“军队呢?有没有异动?”
“没有。”刘润生立刻摇头,“不管是野战师,预备役师还是新征召的部队,全部都在我们的掌控下,平日都是在军营训练,绝对没有一点妨碍。就连赵长天,他虽然在南京,可平时都是在南京郊外的军营里练兵,轻易不出营房的。”
“看来你还没昏头到家!”李志高冷哼了声。
“是,虽然如此,但总之这件事是老奴的不对。”李志高连忙低头,“是老奴没做好,坏了老爷的大事,您,您要不撤了我吧。”
听到他这么说,李志高心里暗自摇摇头,心里也知道,刘润生只是因为刚开始跟着自己,忠心耿耿才爬到这个位子,当个管家还凑合,但要说让他独当一面,那真的委屈他了,他也做不到。
也就是说,刘润生之所以能控制部队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不过是因为对自己的忠心,有自己这个虎皮在,如果自己不在了,以他的能力,是绝对看不住李志高留下的这份家业的,事实上也正因
第一零五章 历史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