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松苏直接干纺织厂,往汉口售卖合算呢?
这不是个市场问题,而是各地地方官员怎么看的问题。
换句话说,大顺将来有没有可能出现国内的关税?
朝廷政府是什么样的态度?
是支持全国的统一市场?
还是保持各地的关税,维系各地的利益?
但要细说这条铁路能否促进沿途的商品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可以的。而这里面的关键,就是皇帝怎么看待经济作物的问题。
这种说法,叫作:臣为了防止百姓不种粮食,而是去种棉花、芝麻、烟草等经济作物,这可能导致粮食不足。所以,放开原材料关税,让印度棉花、棉纱向内倾销,冲击本国的棉花种植业。
在皇帝看来,对不对?
再深入一点,对松苏产的布匹,征收国内关税;而对松苏来的印度棉花、棉纱等,免关税,大量进入汉口,并且沿着长江和这条铁路运输。
对不对?
这就是新兴阶层和天子皇帝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老马说,资产阶级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那么,内地在不在世界之内?
在的话,松苏的资产阶级,是不可能想要内地关税的。
他们会试图消灭汉口刚起步的纺织业,用他们的布匹将江汉地区的棉纺织业彻底击败,拉到他们的市场里。
这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无论是拼资本、拼金银、拼原材料控制、拼先起步,江汉地区肯定是拼不过大顺的“白银发钞”地的。
而反过来说,大顺奇葩的经济结构、超越了小农边界极限的劳动力价格……使得刘钰预想的“棉纱机械化”,是对大顺小农冲击最小的一种工业化。
大量的棉花、棉纱等进入江汉地区,江汉地区肯定是欢迎的。因为劳动力太不值钱,这不是有选择的事儿。
不是干这个挣20、干那个挣10块,所以我去干20的。
而是,我不织布,我干啥?地就那么点,就是拿舌头舔,也舔不出来多二斤的亩产,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又不是小农能干的。所以买点棉纱,自己搓成布,只要比直接买布便宜,那就行;要是能卖出去,那就更好了。
所以,这件事,再深入一点,就是说:征收布匹的国内关税,也不是不行;那么,松苏的资本,可以进入内地吗?
如果可以,买地囤地行不行?
就大顺这个鸟样的组织力和统治水平,能做到“只允许开厂、不允许买地”?
土地制度问题不解决,这里面全都是麻烦事。
如果不行,那这不是鼓励地方的分化、对抗,产生地方势力?
一旦地方势力产生了,他们必然会琢磨着固守省界,防止外来的商品冲击他们。要到放开的时候,多半也是一场腥风血雨,地方势力怕是可能要独走。
刘钰也不是瞧不起太子,这几件事,太子其实一个都解决不了。
现在大顺的情况,是原始积累没问题了、技术也有了、世界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也稳住了。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问题,是民族资本买办化,一群废物,软弱不堪,力量不足。
可这玩意儿力量足了,并不代表能平稳过渡、无伤转型啊。
反过来说,这玩意儿力量足了,不是意味着小农经济的毁灭加速吗?
说到底,还是这大约两三亿人的小农,他们是人,而且有相当强的反抗传统。
是不是可以和他们说,为了伟大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你们自己乖乖饿死吧。
说是可以说,但手长在人家手上,人家直接斩木为兵,转身就近上了大别山,那也是很正常的事。
这里面的逻辑是,半封建本殖民地的状态下,民族资本脆弱,他们担不起大梁;可对小农、佃农而言,区别在哪?
所以刘钰当然是非常支持国内免关税厘金的,而且非常希望把农村冲击到普遍破产、小地主全面贫穷化的地步。逼出来一场天翻地覆的条件。
第三十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