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虽有步兵随行,但与第10联队主力形成一个小角度配合。当我军前锋与日军接触时,鬼子战车分出一半突然横向杀出,将我前锋一个营与主力分割,而后配合第10联队企图将之围歼。
因为前锋接到的是死命令,要迅速与日军纠缠混战,所以冲的太猛,与我主力部队有些脱节,被日军分割之后,使得一时间我主力部队不能有效提供支援,只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但我军毕竟不是泥捏的,日军想要吃掉我前锋营不是那么容易。
一〇一军作为陆维手中的王牌部队,其强大的战斗力已经深入人心,尽管第10步兵联队也是第十师团当家部队,但面对我军一个营,还是有些吃力。正面第10联队无法取得重大突破,可从侧后迂回的战车却在缓慢推进,逐步压缩我军空间。
我军对于日军这些薄皮铁棺材颇为不屑,以前又不是没打过?只要亮出m2大口径重机枪和厄利孔20高炮来,日军坦克战车还不是一打就穿?然而,一出手却尴尬了。
m2勃朗宁重机枪就算配上专用的穿甲弹,打在坦克上也只能叮当作响,最多留下些白印。厄利孔20高炮的穿甲威力是勃朗宁的6-8倍,可在500米处穿透30mm的均质钢板,但对上附加了镍铬合金钢的乙型号,前装甲可达23mm(此时的八九中战乙型号装甲性能较原时空略有加强)。厄利孔20高炮要想发挥效用,必须在非常近的距离才能破开其装甲。而八九式中战车装备的九零式57mm主炮,最远射程5700米,完全可以吊打我军。
一时间,无论是m2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还是厄利孔20高炮,弹药没少打出去,可愣是没有一辆坦克被打趴窝。尽管八九式中战车敞开式直立前装甲有利于垂直受弹,装甲面遭受饱和打击,产生大量金属屑,但没有一发可以穿透。此时人们才惊讶的发现,日军坦克并不是先前“矮穷挫”的九四豆战,而是实打实的大家伙--最新型的八九式中战乙型号。
不仅仅是前锋营遭遇尴尬,孙立人这里也极为惊讶。八九式中战车的防护性能着实令人侧目,几乎对我军现有的反坦克武器全部免疫。又因我军目前缺乏大口径山野炮,使得这个最大时速不过25公里的笨重家伙,得以在战场上逞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无敌的,清醒过来的孙立人立即命令道:
“给我打它的履带,我就不信小鬼子的坦克没有一丝弱点。再命令重迫击炮部队,给我三个一组,对日军坦克实施密集轰炸,我炸不死它也震死它。”
孙立人的思路完全正确,八九式中战车以负重轮众多而闻名,九对负重轮,外加平衡悬挂系统,使得其拥有极强的战场适应能力,通过性也不错,可复杂的悬挂单元也进一步拖累八九式中战车的战场生存能力。
“吁!~轰!”
一枚120重迫击炮弹就在一辆八九式中战左侧爆炸,尽管高爆榴弹并没有对其造成致命毁伤,但剧烈的爆炸和横飞的弹片几乎将周围的伴随步兵一扫而空,并对其叶片弹簧机构和轮架造成不小的影响。在此影响下,这辆坦克的速度瞬间下降了一多半。趁着这个时机,我军重迫击炮组对其进行重点关照。
“嗵!”第一发只是较射,虽没有命中,但也很近了。随后调整诸元后的三发急速射,九枚120重迫击炮弹,虽然只有一枚命中,但近乎垂直落下的高爆榴弹直接灌顶。只有10毫米的顶装甲在强大的冲击压作用下被破开,高温高压气浪瞬间灌入车体,对其中人员造成严重烧伤。这还不算完,在能量的传递过程中,将车体内部的装甲及构建碎片崩落,对车内人员造成二次杀伤。
成功击毁一辆坦克,极大的提升了我军士气。与此同时,前线士兵也开始琢磨,既然无法破开其前装甲,那就向侧面或履带下手。很快,负责牵制我军的六辆坦克也被打趴下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军手里居然有施耐德轻山炮这样的反坦克利器。300多公斤的体格,换装47mm长身倍炮管临时客串一把反坦克炮也是可以的。开创式的“半爆裂式穿甲弹”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锥形装药破甲弹,对于八九式中战车直立式前装甲穿透性实在是太好了,就是射程近了点。
在500米处发射专用穿甲弹最大初速也不过600米/秒,这样的速度用来打装甲目标还
第二三零章 落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