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再战。只是兵事吉凶自己哪能真从星象看出,无非是根据平日所知推断。
想起半月前有个西域商人来观中烧香祈福,布施了两匹布帛求见自己,言谈中提及北雍州招兵买马,原羌胡部落勇士纷纷投效,(乞伏)秦国大为恐慌,将边境牧民往西迁移。魏国对雍作战,凭借的是人多马多,若此优势不存,要想获胜的机会不大。
寇谦之目望星空,斟酌片刻后,顾左右而言他,道「兵乃凶事,刀兵起,生民苦。」
一阵风来,浮云蔽星,寇谦之衣袖飘舞,道「今夜缘尽,且回吧。」
回到袇房,崔浩求取金丹。寇谦之命道童取来,道「陛下命贫道炼制金丹,需知金丹不可轻服,应佐以功德方能见效。」
崔浩心中暗凛,道「陛下有大德于民,行大善于天下,当无忧也。」
第二天朝议罢,拓跋嗣回到太华宫,召来崔浩,崔浩将从寇谦之处取来的金丹呈上。
拓跋嗣见金丹的数目仅有上次的一半,讶声问道「此次仙丹为何减半,可是所需药材不足。」
「非也,寇仙师称金丹不可轻服,需配以功德。」崔浩把从寇谦之处听来的言语向拓跋嗣诉说了一遍。
拓跋嗣服过一枚,让内侍将其余金丹收好,道「如此说来,寇仙师观天象得出刀兵不利的结论。」
崔浩点头。
拓跋嗣道「寇仙师既信‘道兴于北,那么大道在朕,魏国的气运必然蒸蒸日上,即便杨安玄能乘一时风云,终要臣服于朕。」
崔浩笑道「陛下所言甚是。」
拓跋嗣感觉体内暖气四溢,手足发热,精神振奋,知是金丹功效。站起身挥舞着衣袖道「朕为伐晋筹备久矣,借狩猎之机筹备十万儿郎,有如箭搭弦上,焉能不发。虽然寇仙师亦不能明言西面战事,朕有意让长孙嵩一试。」
崔浩劝道「南平公长于国事,短于用兵,恐非雍军所敌。」
拓跋嗣摆手不让崔浩往下说,道「朕意已决,卿且退下吧。」
九月二十七日,身在野王城的长孙嵩得到天子旨意,命其兵进蒲坂城。
长孙嵩筹谋进攻蒲坂有数年之久,因为国内连年灾害粮草不足而延误,前些日得知黎阳津兵败、阿薄干身死的消息,长孙嵩本以为伐雍之事要耽搁下来,没想到天子之意坚决。
天子有旨,长孙嵩不敢怠慢,亲往安邑城,率振威将军娥清、宁朔将军周几、南统将军长孙道生(长孙嵩之侄)等人进击猗氏城。魏军兵马多达五万,其中轻骑三万四千。
蒲坂城,杨安远闻大队魏军向猗氏城进军,命郭纯、唐泽等人守城,自己带了一万兵马前往猗氏城迎敌,并派人通知洛阳城中的河南太守杨思平,让他寻机过河从侧翼攻打魏军。
猗氏城守将是原姚秦降将王国。王国降雍之后,杨安玄对其甚为重用,授其河东太守、宁朔将军,坐镇猗氏城对抗魏师。王国感杨安玄厚爱,亦竭诚报效,将猗氏城重新加厚加固,魏军多次来袭,都被他击退。
杨安远得北雍州轻骑两万后,随即派一万二千骑前往猗氏城,猗氏城的兵马达到两万四千,另外西面的解县有姚和都的六千兵马,魏军虽多,想要攻夺猗氏城不易。
魏军围
城攻打,起初王国守城不出。麾下部将得知黎阳津鲁轨以少胜多,斩魏冀州刺史阿薄干的消息,纷纷请战,认为城中兵马充足,将士士气高昂,无需一味守城。
王国被众人说动,领五千轻骑出北门攻击东门之敌。魏军攻城,并未四面齐攻,而是从东、南两处城门发动进攻。
大军刚出城,魏将娥清便领六千轻骑来战,交战两刻钟后王国见不能胜敌,生恐魏军援兵到来,准备撤走。及至北门,发现三千魏军已然堵住退路,王国心知中计,转而往西门,果然西门亦有魏军在。
眼见魏军合围而来,王国当机立断,带着轻骑直接前往解县。解县与猗氏城相距不到四十里,王国准备到解县暂歇,若魏军紧追不舍,到解县与姚和都汇合后再寻机破敌。
进入解县后,王国从姚和都口中得知司州刺史杨安远刚派先遣送信,大军离解县仅二十里。王国大喜,运筹得当可大破魏军。
第五百六十三章问策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