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正一品……
换句话说,就是宰执级别,与枢密使崔胤平级。
我的天哪!
我还想辞职的!
退朝后,刘宛筠又被召唤到内廷,昭宗问她,了不了解都察院如何运作。
“都察院,朝中可设都察内院,地方可设都察外院。”
“内院须先领旨,后再行事,外院则先行事,后再回禀,对臣的道德水平,要求极高。”
“府兵制已被募兵制取代,各地陆续以此削兵裁员,亲卫军已改制禁军,行戍边职责。”
“臣仍领职护军中尉,可号令各地禁军,协助行事。”
“陛下的想法,臣肤浅猜测,或许意在推行幽州、涿州方案。”
“没错,朕就是这样想的,”昭宗反复翻着他亲自编撰的治世纲要,眉头久久浅蹙
“目前节度使制,以及留后、世袭制等,仍无法撤置,原因在于,若是撤了,被朕故意留置在云胜五州的朱晁,将失去法理地位。”
“若是哪日,他不敌契丹进犯,朕也失了驰援的法理,总不能说,朕反而还助阵叛贼吧?如此一来,其余地方怎么想?”
“再者,边境线绵长,朕还是担忧,顾此失彼。”
刘宛筠看着大唐舆图,左思右想,才道
“早前玄宗为保边境安稳,设立了六大边境都护府,同时推行节度使制。”
“后因安史之乱,玄宗以为是都护府的缘由,遂废都护府,为抚息节度使生乱,不得不保留节度使制至今,容叛贼盘踞堂上。”
“陛下,重启都护府制、设立都督府,如何?”
“都督主军,镇抚主政,两者平级,以镇抚略优,互相制衡。”
“若镇抚有需,亦有权调用禁军,以执行法治、维护镇内治安,禁军之开支,由镇抚承担。”
“若都督御外需钱粮工事,镇抚则酌实情配合。”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文一武,如此一来,或能免除镇内争王现象,共事大唐。”
昭宗听到一半时,便抬笔不停地边听边写,听罢话音,昭宗又反问道
“若是镇抚势大,这都督又如何制衡镇抚?”
“都督常年持部分兵力,戍守在边境线,镇抚莫不成、能在背后捅都督?”
“边塞不守,镇也没了,臣以为,由朝中指派赴任的镇抚,无做蠢事的理由。”
“镇抚乃文官,由朝中直授,对都督来说,镇抚治理地方有度,使都督行御外之事便宜,相当于有了可靠的后盾。”
“没有感情的夫妻,尚且能日久生情,更何况相互扶持的伙伴。”
“而且,除却镇抚和都督之外,还有都察府监督,若有叛唐或二者相苟迹象,都察府自是要论律处置。”
“毕竟禁军最高统领权,在于护军中尉,其次才是都督、镇抚。”
“三足鼎立,权责错横,稳啊,”昭宗首肯地点着头
“那么依你看,这都督府制又当如何推行?”
“无分边境或内地,先于实控之镇,低调设立,同时广封藩王,暂借藩王实力御外。”
“时间一长,待仍不服唐廷的地方,发觉周围数镇遍布都督府,随时可集结合一,倾兵出镇。”
“惮于唐廷恩威及渐渐壮大的实力,便不得不彻底臣服。”
“后再于这些不服之地,继续推立都督府,潜移默化中换血地方行政。”
“大局布稳后,撤留后及世袭制,等现任藩王死绝,不再封藩,封其后人以虚爵安抚,虽不免又生五姓七望之类的大族,但至少不会再祸及朝纲。”
“暂时之计,在于以藩攘外、府督振内,待大唐重归盛世,则天下皆臣,自然忌战。”
“好想法,只是没个几十年,办不完这么些……”
昭宗性子急,总期望有法子能一步到位,但其也知现实不允许
“爱卿,此长远大计,一世恐难成,平日时,望爱卿能将这些道理,传达给太子吾儿,使其将法统传承下去。”
“望后世,也能依靠这来之不易的法统,长
第38章 第38章辞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