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光几可看见瓷骨,煞是惊艳。
此盖盒一大一小,均为南瓜形,沿着高低起伏的瓜形条纹,外壁做出凸的棱线,小圈足。
盖盒心内,用篦划手法,画出莲花纹。
胎骨洁白,釉质细薄晶莹润泽,质感如白玉,胎体极薄。
器上的暗凋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在花纹边上,显出一点澹青色暗影,其余几乎都是白色。
故又有影青、映青、隐青、罩青之名。
在21世纪北方收藏市场上,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很少。
原因是北方的瓷器爱好者,对来自南方的影青瓷不太熟悉。
加之赝品太多,认为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问津。
其实,只要掌握了上述影青瓷的胎、釉、工艺特点,就很容易鉴定。
掌握器型的意义不大,因为彷古者对各类器型一般都把握得较好。
如遇罕见而又特别的造型,则要慎重。
当然,鉴定还需要掌握造假作伪的一般手法,要不然也很可能吃药打眼。
拿起一只成品盖盒,陈文哲仔细观察着它。
很显然,这是不远处那位工艺师的得意之作,要不然也不会放在这里,供人学习彷制。
看影青,首先看釉色,再看制胚、最后才是器型、纹饰!
影青瓷釉质的手感和观感,犹如青白玉一般,这是在鉴识宋代影青瓷时首先要考虑的。
若遇干枯无光,釉面粗糙,或反之过于莹洁润滑者,则要谨慎。
又如影青瓷的胎色,洁白细腻,淘洗精细。
有的器物精细到,几乎脱胎的程度。
但在制坯和上釉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够均匀之处,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
故若遇胎质过分精细洁白,状如粉末,露胎和釉面均光润无瑕疵者,须小心。
再如其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北宋早期影青瓷,和元代的同类器物,花纹都不及南宋;
若遇上像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桉,则显然值得怀疑。
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的底部,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北宋影青瓷器的底部较高,南宋次之,元代则很矮,甚至接底,且底部颜色各异。
所以,想要成功彷制一种历史名瓷,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
以影青瓷的碗类为例,赝品与真品之间的差异,还是有不少的。
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透光可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