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的削弱,威力其实不如配置同样数量的常规火炮。加上早期火箭弹的大小有限,破甲效果完全不能和常规加农炮甚至榴弹炮相比,所以刚开始的火箭炮,除了第一次发射时规模和效果比较好看外,起持续使用效果其实还是比较鸡肋的。
不过在这次对日军的攻击中,却是不存在攻击速度的担忧,因为日军在发现这支登陆部队,就决定对他采取守势,所以直到这边火箭炮阵地的第一次齐射结束后几分钟时间,谷寿夫还是没有决定对这支登陆部队,采取何种态度。
当第二次覆盖式射击降临的时候,这位师团长作出了一个出人预料的决定。
“全军成分散队形,小心戒备后撤!”
这个命令一出,其他人还没反应,谷寿夫手下的那些军官们,就已经忍不住质问师团长:
“阁下,皇军为什么要撤退?”
谷寿夫这位师团长将牙齿咬得咯咯响,最后才吐出一个词:
“火箭炮!”
因为这位师团长,响起了他的某个驻外武官朋友,在去德国驻守期间,曾经听说过德**中有一种威力极为强大的多管武器。而且因为这位武官对所谓“多管武器”的了解不多,只是听说了一次覆盖式攻击可以比拟多少门火炮之类的消息,以讹传讹,到了谷寿夫的耳朵里,就以为是一种可以像火炮一样射击,效果却是几十倍于火炮的武器。
现在他看到独立旅这边的多管火炮威力,突然就想到了这传说中的德军夺冠武器。
要知道中德两国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前,两国关系可是比现在的德日关系要更好多了,如果中**队拥有德**队才装备的某些秘密武器,这位师团长阁下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所以一旦想到中**队使用的,可能就是传说中那种恐怕的德军多管武器后,这位师团长阁下,就很干脆的下达了后撤命令。
不管这边的后撤命令,给日军造成了多大的烦恼,但是他们这么一后撤,也是给了正在继续使用火箭弹的独立旅一个大烦恼。
不仅仅是困扰日军这么后撤到底是为什么,是在引诱他们追击,好利益火箭炮的机动和装填不方便,再来杀个回马枪呢,还是他们真的被自己的火箭炮所吓,决定胆怯的主动逃跑了。
这么一犹豫,到是给了日军时间。
这整整三十门的火箭炮,除了再射击两次,给日军确实造成了较大的伤亡外,后继根本没有再次发威的机会。
独立旅的旅长,本着小心谨慎的原则,几乎是一步一步慢慢的带着火箭炮逼近追击,等到他们靠近雨花台**阵地时,日军早就后撤到不知道那儿。
等侦察员将消息传来,确定日军确实已经后撤了,这位独立旅旅长,只能懊悔不及,觉得自己丧失来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机会。
当然,这一仗日军除了丢下几千具尸体外,其实无其他所获。
这么一来,受损严重的第6师团,其实也等于基本丧失了战斗力。短期内想攻克雨花台根本不可能,就连日本派遣军司令部,也因为在雨花台阵地的连续几次惨败,即便在城东占尽了优势,也感觉这南京战役,不可能在短期内能够结束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派遣军内部量大高级将官松井石根和柳川平助,都有意暂停对南京城的攻势。
即是给受损严重的日军,以一丝休整的时间,等待后继援军,同时也是想利用南京,吸引中国更多的精锐部队到来,将他们聚而灭之,达到一战就靖全功的目的。
激战十几天来,不管是日军还是**,都感觉伤亡惨重,残余士兵也疲劳不堪,其中作为南京城防司令的唐生智,更是几次在私底下,商量可否撤退的事宜。
如果不是老蒋“再坚守15天”的命令摆在那儿,这位司令可能真的忍不住已经撤退了。
虽然现在在范哈儿不公开的接手了防务后,不管是雨花台阵地,还是城东方向,都暂时稳住了阵线,但是**的整体伤亡,还是让唐生智大感受不了。
战前和后继派到南京的部队,足足超过二十万,激战到现在,他名下可以指挥的部队人数,却是不足十万。而且这十万人,也是大多带伤,还具有完全战斗能力的,其实不足一半。
在这样的情
第二百二十八节 火箭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