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美,依旧是逆风。
那老妪早就去菜地劳作,懒得搭理这帮孝子贤孙。
张顺像泥鳅一样滑进江里。入水的瞬间,突然发现了什么,又慌忙原路浮出来。
“船呢?”他大叫,“咱们的船呢?大哥,李大哥!你那梁山女侠把咱们的船偷跑啦!”
哗啦一声,草房门大开,涌出一群衣衫不整的大汉。
一条青龙跑在最前头,童威大惊失色:“咱们的船——”
栓船的木桩孤零零戳在泥里,水面空荡荡。什么船,早没了。
李俊绰着托叉,还不信:“这里荒郊野外的,劫道都遇不上人,她去干嘛?”
有人极目远望,突然叫道:“她回去了!还没走远!”
众人奔到岸边,果然看到一张小帆,在上游一里地开外晃悠。
逆流顺风,只能越行越远。
张顺活动脚腕,自告奋勇:“我去把她抓回来。”
“省省,”李俊拉住他胳膊,“你看。”
众人定睛一看,只见那船帆侧着,并没有越来越小,反而似乎在变大!
简直不可思议!
童威童猛挠头:“这风咋反着吹呢?”
大家逐渐看清了,阮姑娘的确在船上,站高了,正吃力地操控着几根缆绳。那船张着帆,逆着风,正在一点一点地顺流而下。
仿佛江风不是推着船,而是拉着那船帆在向前行驶。
对于半辈子都漂在浔阳江的盐帮众人来说,此情此景等于见鬼。
须臾,小船靠岸。阮晓露满头大汗,跳上码头石板,笑眯眯道:“早啊。”
然后左看右看,等待夸奖膜拜。
没人出声,大家看巫婆似的看她。
张顺小心跳上船,发现:“你改过帆?”
长江下游的渔船渡船,帆具简陋,通常是一方粗布、一根桅杆、几根横骨,风大之时借个力,无风时收起来,靠人力控制方向。
而如今这船上的帆,被她改成了三角形,帆骨只贴了一半,风来时,船帆被兜出一个小小的弧度,却并非正横。
而且也并不和风向垂直,而是时刻变化着角度。帆桁和桅杆之间加固了一个简陋的轴,可以随时推拉转向。
“还不是太完美。要是有人帮手更好了。”阮晓露擦掉汗,探头望岸边,“有饭吃吗?我饿死了。”
所有人一拥而上,都去观摩她改进的新船帆了。李俊吆喝好几声,才叫过一个小弟,给大家生火烧汤。
昨日因逆风而停航的时候,阮晓露就在想,现代的帆船帆板都能逆风行驶,只要不是兜头迎风,而是一定角度的近风,完全跑得起来。
李俊等人的驾船技术不可谓不精熟。为什么现在不行呢?
以前她去青岛比赛时,也到奥帆基地玩过风帆,虽然水平只是入门,但对于现代比赛级帆船的构造和驾驶原理,算是稍有了解。
思考了半夜,睡不着,干脆自己动手改造试试。以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为蓝本,被褥上拆下布和绳,把运盐船上的小破帆彻底升级一下。
其实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多多,长期在水上讨生活的船民更是不会死板。盐帮的船,已经算是能尽可能地利用风力的许多角度;但毕竟差着几百年的进化,算不上十分先进;再说,运输船主打的是安全、稳定、低成本,不像比赛用船需要那么多灵活性。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为了赶在官军前面,速度是最重要的。只要能逆风航行,相信盐帮也愿意担更大的风险
咣当!
已经有几个聪明小弟摸清了新船帆的运行原理,抢着开出去试验。结果玩脱了。一阵横风袭来,那帆骤然鼓胀了肚皮,带得整个小船侧翻,把一船人都扣在底下。
好在大家都水性精熟,倒是没有生命危险。先后从水里冒了头,骂骂咧咧地把船推正。
李俊看得直摇头:“先拉回来!”
阮晓露哈哈大笑:“需要一个定水板。来两个人帮我做一下。”
“我来!”“我来!”
七八个人瞬间围她
61 第 61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