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只有4英寸的芯片生产线,还是当年引进彩电时候引进的。
谢旸一开始就给冯氏电子规划了发展道路,芯片生产,是未来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
“我们需要召开股东会议进行讨论。”
冯元庆努力做出很平静的样子,这事情需要找谢旸商量。
“我们的任务比较紧,希望24小时内可以给我们答复!如果可以,我们双方签订补偿贸易合同,这10万部bp机的加工费,就作为预付款!”
甘家宁笑着说道。
冯元庆终究还是没法在自己提出来的条件下拒绝。
······
“6英寸芯片生产线?摩托罗拉确实能提供芯片生产线,不过并不是非常先进。有办法搞到他们手里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么?”
谢旸动了心思。
他很清楚,目前芯片生产线因为进入门槛不是特别高,很多技术实力雄厚的制造企业就能提供芯片生产线。
《仙木奇缘》
本子国、鹅迈尔威肯等国有众多公司都能提供生产线。
只要精密制造技术能过关,光刻机也就能生产。
唯独就是投资很大。
而硅圆晶的生产尺寸,关系到生产成本的问题。一整块的硅圆晶越大,能在上面蚀刻的芯片也就越多,6英寸硅圆晶虽然直径仅仅只比4英寸的大了50%,面积却大了将近1.5倍。
每一次生产的芯片,也多出1.5倍的数量。
谢旸如何不动心思?
能有8英寸的,自然更好。
“这个没有可能,之前我们找过不少公司,只愿意提供 4英寸的,6英寸的生产线根本就不提……摩托罗拉应该是为了进一步压低成本,提升他们的利润。”
冯元庆叹了口气。
巴统还在呢。
芯片生产线,越先进的越受到禁运。
“那就拿下这条生产线。代价大一点也没事,即使代工,抛开成本,每一部也有超过55%的毛利润,不算低了。”
谢旸并没有觉得成本很高。
能弄到,就够了。
在大陆想要买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很难。
唯一能做的,就是彷制。
彷制的前提,是能搞到芯片生产线不是?
硅圆晶的生产设备根本就不需要升级,关键的是光刻机。
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已经到了250纳米的线宽,甚至,200纳米工艺制程的光刻机也进入了研究中。
还有五年时间,艾斯摩尔就会推出193纳米的光刻机。
5年时间,谢旸的最求也不高,只要能提供350纳米工艺制程的光刻机就好。
“可这套生产线成本太高啊!”
“现在成本高,也不过多几千万。我们需要搞到样品,然后自己研发!要不然,到了后面,如果没有国内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我们关键零部件被卡了脖子……”
说到这里,谢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芯片生产线,是重中之重。
742厂跟三星几乎是同一时间引进的芯片生产线,后面三星却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而742厂……
到了180纳米工艺制备的时候,光刻机就会因为技术瓶颈被卡壳。
最后只有艾斯摩尔采用了新的工艺,从而奠定独孤求败的局面。
谢旸自然不会愿意被卡脖子。
自己搞!
前提是得有基础。
有了基础,就可以直接采用浸润式的制备工艺研究。
十多年的时间,足够了。
“我们自己搞?基础都没有啊,而且一条芯片生产线,涉及到了太多的设备……而很多不只是对设计经验有很高要求,甚至对制造技术基础跟设备要求同样非常高。”
冯元庆对于这方面,已经有很深的了解了。
难度有多大,他很清楚。
以
177 摆明讹诈,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