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后,赵小寻姑娘也如愿见到了自己的父亲,父女俩数年未见,自然是异常掂念。
赵原问起了沈少爷的近况,当他听到沈少爷在江南有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成军,肃清吏治,富民强兵,收拢民心,心中不由得暗自激荡。
可是在心情激动之余,赵原的神情也有些落寞,而这时的小寻姑娘却笑着对他说:“爹爹在扬州的这些日子,不但练就了一支强兵,而且还牢牢占据了淮扬,这本身就是大功一件。”
“沈郎在这家里曾经对我说过,只要有父亲在这里,无论入主淮扬的是洪承畴还是绿成畴,任凭他是谁来,扬州也不会变成进攻江南的出发地。”
“正是因为有您在这里,所以沈郎可以随时踏过长江,而北面的朝廷却难以对江南形成实质的威胁。
所以父亲您一个人和您手下的这支军队,起到的可是定鼎天下的作用。”
“少爷是这么说的?”
听到了女儿的话,这名虎将赵原,不由得脸上又露出了几份喜悦。
“那是自然,”只见赵小寻又接着笑道:“沈郎也早就知道父亲想要建功立业,让我赵家门庭光大千秋。”
“沈郎说将来保证让您有仗打,而且还是一场抵抗异族,反抗侵略的大战。”
“到时候只要父亲奋勇杀敌,妥妥的就是一位民族英雄,您就放心吧!”
听到小寻这么说,只见赵原忍不住长长地叹了口气,沉默了良久之后,他才正色说道:“还是少爷知道我的心思……即使如此,那我就放心了!”
……等到赵小寻拜访江北之后,很快江南和淮扬一带的商业活动也相继展开了。
首先就是江南的商人带来了大批商品,都是出自沈渊工厂的工业品,这些东西物美价廉,十分耐用,自然是深受江淮一带百姓的喜爱。
由此江南的产品也以扬州为核心,渐渐的在淮河一带经营开来。
同时也有大量淮扬一带的财团赶赴江南投资建厂,因为来淮扬的江南商人,很快就把江南的商业环境和发展前景,透露给了淮扬一带的富商世家。
要说扬州一代的商人能够毫不迟疑地拿着银子到江南去做生意,他们也是心里早就有了计较。
首先就是江南的商业之繁盛,尤其是商人阶级在江南得到的保护和重视,让他们这些商人的心里就有了底。
要知道,虽然大明治下的江淮一带很少收商税,但是这些商人的钱却少花不到哪儿去。
毕竟他们有官员需要打点,也要拼命地资助自家的子弟登上官场。
而在江南一带听说只要照章纳税,按法经营,就绝对不会有人来找你的麻烦。
在这点上的做法非常符合沈渊一贯的方式,所以这些淮扬商人自然是没有丝毫疑虑。
至于另外一点,就是开办工厂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他们这些商人在这个时代的投资手段其实是很少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跨行业实在是非常困难。
无论是盐业还是运输,丝绸还是陶瓷,真正经营到如鱼得水的程度,无一不是有数百年的经验积淀。
所以商人赚了钱之后,无非是买田地买铺面,想办法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一些而已,很多投资手段甚至是只能保值,想要增值都不容易。
耳闻江南的纺织工厂,一年的时间就给沈渊赚了一千多万两银子,这是何等巨大的利润啊!所以这些商人向江南一带疯狂投资,也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流向。
对于第三点就是沈渊的个人魅力了,说实话在长江沿线,沈渊因为平叛江南,清除恶霸清剿反贼,在淮扬一带的百姓心目中早就成了他们最出色的子弟。
沈郎不管干什么,一向都是说到做到,哪怕就是跟他拿着刀杀出扬州城,跟数万敌军血战那些人,还不是一个个全须全尾的回来,然后每人拿着一千两银子摇身一变成了富翁?
因此跟着沈渊干,从来不会吃亏,这件事已经成了淮扬百姓的共识,所以对于到江南做生意,这些商人自然也是毫无顾虑。
……不过这里边有高兴的,自然就有难受的,其中最烦恼的就是扬州的徽商世家沈氏家族了。
第1986章:倾起淮扬百千族、早知如此、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