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明轩根本不知道杨国栋是怎么样的人,哪帮哪派的,但历史对他的评价不是太好,历史上记载“杨国栋,山西人,明末将领,官至山东总兵,加都督同知衔。阉党著名人物,为王承恩义子。《明史稿?王承恩传》谓“总兵梁柱朝、杨国栋等岁时赂名马、珍玩勿绝。[1]”《酌中志》谓:“杨国栋者,逆贤名下牌子,曹承恩之姊夫也。梁柱国者,逆贤名下暖殿胡国用之侄婿也。凡所送之马鞍辔jīng美,每具何止百余金?不过剥军饷,占军匠,以办之为一己功名也。可叹!可恨!”
杨国栋以行贿王承恩,出任山东登莱总兵。他横行一方,勒索从辽东逃难至登莱的难民,逼死无数。后复yù吞并东江总兵毛文龙部,上疏参毛文龙十大罪,以致于毛文龙心灰意冷,上疏请辞。”
但此人是好是坏明轩根本不知道,只能见步行步,但大臣们却对皇上先是招袁崇焕,朱钦相、何可纲,现在又是杨国栋,真的是很不理解,皇上让他们来做什么呢?还带船工。但那都是皇上的权利,大臣们她无权过问。
下边一个可是个重要的话题,最起码对大臣们来说是重要的风向标问题,“黄尊素解到下镇抚司狱,”(史书上写的是‘角口羊,’应该是解字的异体字。)还是自动的投案自首,从南方一路带到了běijīng镇抚司狱,这可是东林党的重要人物。一众大臣都眼巴巴的看着明轩,而王承恩为首的人更是看着明轩,心说,这可都是你老人家默许的,以前搞六君子的时候你装不知道,不会这时候又变卦了吧。
“黄尊素犯了什么罪?”明轩当然知道黄尊素是什么人,黄宗羲的老子,而且黄宗羲为了他老子的死在后来审许显纯的时候当堂锥之。其实是督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告发尊素,说他虽家居讲学,但与高攀龙私交甚密,于是黄尊素亦在同案被逮之列。
“受贿银二千八百两”老王硬着头皮说。
“朕这段时间也查了一些太监,都是几万两几十万两甚至有上百万两的数字,他倒是少的,大伴去把他带来,散朝后朕在乾清宫亲自问问。”明轩可不想这一大儒就这样毁在自己的手中,同时也不想大明毁在这些大儒的手中,大家见个面看看能不能有求同存异的地方。但他却不知道他的这一说法引起了大臣们多大的争议。
东林党(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党,因为党在古代是贬的不能再贬的词。)们都表现出了喜悦之情,有的是为了风向标而喜,有的则是的确对黄尊素的人品才学所折服,是为友情而喜。一个个大呼万岁。
而老王为代表的一方则不由的为之暗淡无光,********是残酷无情的,是血淋淋的你死我活,蛇打不死后患无穷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而且黄尊素又是那样的冥顽不灵,更是东林的智者,这要是放虎归山可就有的头疼了,而且这个风向标也不是好现象啊。但皇上已经下旨了,又不得不办,本来要是放着以前,老王敢把他灭了口,但现在不一样了,一是皇上早已对他说过不要有太多流血的事发生了,二是现在皇上的手腕可是越来越强了,搞不好这个小动作都能让他彻底的翻船。所以只能照办了。
下面就没什么事了,时间也快中午了,唉真是受难,还不如去禁军、新军那里还还来劲,每天看着军队的成长,就象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慢慢的由量变的积累最终化茧成蝶,声震九宵那是多么诱人的感觉,而和这帮人在一起也真的没劲。
散了朝草草的吃了些点心,黄尊素就到了,规规矩矩的行完了礼站在了一旁,明轩挥了挥手,把老王和一众宦官支的远远的,开始了和老黄的谈话。
“爱卿有个公子叫黄宗羲,今年多大了?”
“犬子十七岁。”
“哦,也不小了,回头给朕带过来,让朕看看,”
“犬子何德何能,敢蒙圣上召见,”黄尊素让明轩搞的很奇怪,不是来审案子的吗?怎么谈起家长里短来了。
“黄爱卿,你对辽东的军事怎么看?就是征收辽响的问题。”
“回陛下,草民认为抗击建奴是必须用钱粮的,所以草民支持征收辽响这类税赋。”
“那要从何处征收?”
“回皇上草民知道皇上是想说征收工商税的事,但国家征收商税是对整个经济的破坏,征收商税是‘
第1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