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也是利润极其丰厚,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刘学勤自然优先照顾圈内人,马俊就是个不错的人选。
搞明白这一切,马俊当即在玉门关停了下来。商队由包买驴带队,继续向西域进发,他抽了十来人,跟着周铁的探矿队到处打井,寻找石油。
早在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记载了石油。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裛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这里提到的高奴县,就是在延安府,这也是刘学勤总惦记着取延安的原因。
起码延安的石油应是浅层油田,便与开采。
但如今塞音国境内,能下手的就是玉门的油田。
这时的玉门几乎没有人烟,刘学勤也只知道那里有油田,但不可能给出确切位置。马俊、周铁一行到达玉门后,就开始了艰苦的野外作业。
玉门这个地方是极度缺水,由于马俊的商队不走玉门关路线,他对这边的情况其实也不熟悉。
一连寻了数日,终于找到一条小河。顺着河道走,探矿队终于遇到一户牧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家户主名叫巴图,汉族名为李多尔。这是典型的汉蒙融合的家庭,老人、小孩、兄弟等有二十多人,明显属于改朝换代时不服王化的逃民。
最先遇到探矿队的是李多尔的儿子李桑吉,小孩当时正在河边放羊,看到护卫探矿队的火枪骑士,吓得他打马便跑,被一个教兵用枪托砸晕,活捉了来。
李桑吉不太会说汉话,好在马俊的人手里不乏有精通蒙语的,其实就是蒙古人,解释清楚之后,才去了李多尔家。
按照惯例,周铁还是给李多尔一家说明了塞音教、塞音共和国以及民族政策等,如果李多尔家愿意内附的话,能领到一笔不菲的安家费。
这个政策自从杨金刚奴等人造反时,塞区从略阳等地迁移移民时就开始有了,那时候一户移民就能领到三五两的安家费,开荒之后还能分下田地。
现在移民主力都安置的差不多了,政策反而越来越好了。
李多尔一家以为如今还是大明朝呢,得知如今西域这片全归了塞音共和国,也是吃惊非小。
不过他们在鸦儿河住的习惯了,任周铁说的天花乱坠,也表示不愿迁移。
周铁也无所谓,当地有人口,更有利于将来在这边建厂。
从李家人口中,他们得知这条鸦儿河是玉门的主要水源,属于疏勒河的支流。
“咦,你家这莫非是用石油点灯?”
在李家蒙古包里,张铜在角落里发现一个落满灰的青铜油灯,他好奇地打开灯壶查看,结果在壶底发现薄薄一层黑油,都已经干了,显然废弃已久。
“那个嘛,赤金堡东南九十里,祁连山的北面,有个河湾,那里有这种黑油嘛。不过那里有一窝狼群,凶得很嘛,我们也不敢去取油了。”
李多尔说明了黑油的来历,马俊等人对视一眼,皆露出喜色。
喜欢塞音老仙闹大明
第137章 寻找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