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被孤立的恐惧,从众,不愿意发声,就如同鲁迅先生写的那样在铁屋子里装睡。而且互联网让他们很容易知道什么观点可以导致他们被‘主流群体’孤立,情况只会更加恶化。
所以互联网带来的并不是真正的‘主流观点’,而是嗓门大的人、懂得如何带节奏的人,带出来的观点。历史上那一小撮愤懑强烈、动手欲望强烈的人,会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可以压制无所谓的大众。
而‘大众’显然没有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他们依然和传统时代那么漠不关心,最后只会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声音越来越小。
正如人类的社会科学、道德伦理的进化,始终跟不上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速度。互联网带来的新式言论自由,并没有让‘大众’这个基石在为人处世上适应它。综上所述,这种畸形的自由,又何谈有利于政治民主……”
……
脑洞看似很大,但如果要冯见雄自己来说,他只会说得比虞美琴更烂。
主要是他知道的太多,能说的又太少——他的很多论据过于天马行空,眼下这个时代还没有发生呢。
因此,他在排练的时候,只能选择把思想告诉虞美琴,让虞美琴自己想办法理解、不能理解也要硬理解,然后自己找论据素材往上凑。这也是为什么虞美琴的理论陈词听起来有些支离破碎的原因。
不过,幸好她的整体理论比较标新立异,能够在高屋建瓴的角度拉到一些全局分。所以哪怕细节和线索衔接上稍微有些破碎,也能跟对方打个平手。剩下的就靠自由辩论和交叉之争的时候补足了。
而且,让虞美琴自己找证据,最大的优势就是肯定不会出现“穿越者”这种漏洞。
“二八定律是听说过的,沉默螺旋也听说过,不过感觉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这么天马行空地硬凑起来,用于说言论自由和政治民主的事儿,会不会太牵强了?”
“但是,这个角度从来没人考虑过,一下子也想不到明显的逻辑漏洞,似乎也不无道理……”
几个中立的评委们,都是如此这般思考,一时陷入了犹豫。
香江大学的二辩也觉得要相应对虞美琴的“胡搅蛮缠”,着实过于滞涩,因此他紧接着发言时,似乎并没有多少正面交锋。而是依然拿民众的知情、表达这些权利,在互联网自由下更容易得到伸张说事儿,基本上是这个领域的老生常谈。
双方又短促交锋了一两分钟后,对方才稍微缓过神来,开始跟冯见雄这边正面交锋。
“对方辩友刚才举的很多例子并不恰当,靠暴力手段分批征服大部分人,并不是民主的表现形式,这不是混淆视听么?如果所有人都是坐下来好好谈,投票少数服从多数,怎么会出现暴力哥命的弊端。”
对于这种零敲碎打的问题,冯见雄当然可以见招拆招,想都不用想:“不用暴力歌命也可以啊,爱尔兰和北爱的‘联合大多数,打击一小撮’,不就是披着完美的民主外衣了么?
可以随时随地贴标签划线,把一部分少数派和自己局部捆绑在一起,然后在这个小圈子里让自己形成多数,等到灭了少数派后再重新画圈子,这是民主最大的问题——我国人民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国大统一比较久,所有人都觉得正常情况下这个‘民’就应该是全体华夏。
但是在外国没有大统一的历史,如果一个教派或者一个民族在某一国某一政体内变成了少数派,他们一直会‘自决’,然后把自己变成这一小撮里的多数派——
在联合王国,爱尔兰是被压迫的少数派,爱尔兰gh军天天塞炸弹让英国人妥协后,北爱又成了爱尔兰里的少数派,再次要求回归英国。然后北爱里的gh军又成了少数派。
那些民主国家允许某几次对某些分割体系有利的分割合法、而另一些‘拉框划线联合大多数打击一小撮’的分割不合法,原则在哪里?还不是谁的拳头大,或者至少是谁后台跟的大佬拳头大,谁就有道理?
不然为何科索沃从塞尔维亚自决是民主的?南奥塞梯从格鲁吉亚自决就不民主了?就是卖国?为何1940年代北爱从爱尔兰‘二次自决’是民主的,而1910年代挪威的实业派从刚刚把祖国
第117章 江湖规矩单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