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军事小说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141章 唐执玉:清朝勤政典范

第141章 唐执玉:清朝勤政典范

的私产。为了安抚失去土地的农民,官府采取了一种补偿措施,即在其他州县分配土地给他们耕种,这种做法被称为“寄庄”。与此同时,粮食征收依然按照原来的户籍所在地进行,这就产生了“寄粮”的现象。也就是说,农民虽然搬迁到了新的地方居住和耕作,但是他们的粮食赋税依然要按照原来的户籍缴纳,这就导致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地在此处而粮在彼处。

    这种制度上的安排无疑增加了农民的实际负担。首先,他们必须在新的居住地耕作,同时还要回到原来户籍所在地缴纳粮食税款,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容易造成征税数额上的不一致,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其次,由于征税依据的是原籍,而非实际耕作地,这也使得地方政府在管理和监督上出现了混乱,百姓在寻求迁移和重新安置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执玉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亲自走访了怀安、宣化、万全、宝坻、丰润、三河等多个县区,深入民间了解实际情况。他发现“寄庄”和“寄粮”带来的问题不仅存在,而且非常严重,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在了解到这些问题后,唐执玉认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为此,唐执玉向雍正皇帝上奏,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凡是地在此处而粮在彼处的情况,应该由迁入的州县将这些农户应缴纳的粮食数量纳入本地的户籍登记之中,实现“粮随户转”。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简化征收程序,还能确保赋税公平合理,避免了因为地域差异而导致的管理混乱。

    雍正帝听取了唐执玉的意见,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这项改革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百姓的经济压力,同时也简化了政府的管理工作,提升了行政效率。


    四、君臣融洽

    唐执玉作为直隶总督,不仅以其卓越的治理能力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也深得雍正皇帝的信任与赏识。在他任职期间,雍正帝对他的信任程度可见一斑,唐执玉所上的奏折,几乎都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与认可,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非常罕见的。这种君臣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不仅体现了雍正帝对唐执玉能力的认可,也反映了唐执玉为人处事的高超艺术。

    唐执玉与雍正帝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这在诸多细节中可以窥见端倪。例如,雍正帝曾特意派人将新鲜的荔枝送到保定,供唐执玉品尝。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却显示出了皇帝对臣子生活的关怀,以及对唐执玉个人的重视。在那个时代,新鲜水果尤其是荔枝,由于其不易保存的特性,被视为珍贵的礼物。雍正帝此举无疑表达了对唐执玉工作的认可和对其个人的尊敬。

    更为感人的是,在唐执玉身体不适的时候,雍正帝表现出极大的关切。他不仅亲自询问唐执玉的身体状况,还派遣宗人府府丞冀栋带着御赐的人参前往保定探望。在信件中,雍正帝还特别叮嘱唐执玉要保重身体,不要过度劳累,并表示如果御赐的人参对病情有所帮助,将会继续派人送来。这样的关怀不仅仅是对一个官员的关心,更体现了一个君主对忠臣的深厚情感。

    唐执玉对此自然是深受感动。雍正帝的这些举动,不仅增强了君臣之间的感情,也激励了唐执玉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效力。在那个时代,君臣关系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基于忠诚与信任的契约关系,而雍正帝与唐执玉之间的这种互动,则超越了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达到了一种近乎于朋友般的亲密。

    五、结语

    雍正九年(1731年),唐执玉由于长期操劳,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意识到自己的健康已经难以支撑繁重的政务工作。出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考虑,唐执玉连续三次向雍正帝上书请求辞去直隶总督的职务。考虑到唐执玉的实际情况,雍正帝最终同意了他的请辞请求。

    离开直隶总督的位置后,唐执玉回到了京城,试图通过休养来恢复健康。次年,即雍正十年(1732年),唐执玉虽然仍在调养身体,但他并未完全脱离政务,而是被任命为刑部尚书,继续为国家服务。这一职务虽然重要



第141章 唐执玉:清朝勤政典范  
枫之羽推荐:  
随机推荐:  不灭武尊  奥术神座  校花的贴身高手  大官人  灵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