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
“我出门一趟,午饭估摸着就不回来了。”
“知道了。”
杨卓雪很自然的应了,就像是老夫老妻般的,但她依旧在抱怨。
“也不知道黛玉如何了。”
沈安一路到了城外的庄子上,管事带着几个老农等候多时了。
“见过郎君。”
沈安在雄州剿匪的成功让庄上的人也颇为自豪,老农们在说着金肥丹的好处,赵仲鍼在边上发现他们的记忆力很好。
那么那天所谓的仙丹就是忽悠人的说法。
晾晒场上,那些庄户在装袋。
秤已经准备好了,几个健壮的庄户在边上准备抬麦子。
“会有多少”
赵仲鍼有些期待的问道。
他希望能真的多一斗,那样的话,金肥丹的推广就方便多了。
庄户人家农闲时节没事干,收集些东西堆肥不是难事,只要有效果,天下人都会效仿。
这可是活人的功德,功德无量
“见过郎君。”
众人叉手行礼。
沈安笑眯眯的道“免了免了,开始吧。”
于是几人配合开始称重。
“上次他们说能多一斗,安北兄,若能如此,你就要青史留名了。”
青史留名
沈安矜持的道“只是为大宋做些事罢了,哪里值当青史留名。”
留名吧
嘉祐七年,沈安制肥,亩产增一成,海内欢呼。
先称的是普通田地收的麦子。
这个速度很快,连续三亩地称下来,有人说道“郎君,一石一不到。”
沈家庄的地还算是不错,一石一的产量也算可观。
沈安点头赞道“都是勤奋的。”
将军的本职是保家卫国,文官的本职是治理国家,工匠的本职是打造器具
农户作为大宋的根基,他们的本职就是种地。
被人夸赞本职工作干得好,庄户们都有些得意和赧然。
开始称那三亩地的麦子了。
一袋袋的麦子被称重,然后记录。
“三亩地分开称。”
沈安很轻松,赵仲鍼很纠结。
“究竟能有多少”
他坐不住了,一会儿过去看看称重,一会儿回来长吁短叹。
他也进入角色了。
历史上的几年后,他登基为帝,然后就心急如焚的准备革新。
这般急切从何而来
眼前就是答案。
“他们说大宋稳的很,辽人不敢南向,西夏人自顾不暇,交趾俯首,大宋能太平一百年。可弱小本就会被欺凌。今日这里造反,明日那边造反如今人不多,看似不打眼,可以后呢”
赵仲鍼的呼吸有些急促,“官员越来越多,军士越来越多,耗费越来越大钱粮从何处来还得从百姓的身上来。可百姓本就生活艰难,怎能肆意盘剥”
“冷静。”
沈安很满意他的态度。
大宋的问题就是这个。
“大宋的问题就是日益增长的耗费转变为盘剥百姓的理由,解决了这个,再加紧操练军队,这样的大宋谁能敌”
沈安劝慰了他几句,稍后那边出结果了。
被一群人簇拥着的庄老实在哆嗦。
那一群人识字的也在哆嗦
什么意思
你倒是给个话呀
哆嗦个什么
赵仲鍼仰头,阳光渐渐灼热。
你这是大白天遇鬼了吗
“郎君”
庄老实一声喊,感觉有些悲痛。
老子还活着呢
沈安没好气的道“报来。”
“一石一石三还多还多”
沈安愕然,但神色却很平静。
我曰
竟然增收那么多
大宋的土地就那么多,自耕农的日子为何不好过就是因为土地的产出不足以养活一家子。
而肥料作为增收的利器,在后世广为人知,无比重视。
可现在的肥料能有什么
第536章 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