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件大事,可能是皇帝的小三扶正了,或者是老婆生儿子了,总之朝廷下了一道大敕令,说“天下浮逃人等”都无罪啦,准许你们这些黑户在当地免费上户口。
张娘子和您二人欢天喜地,赶紧写了个“手实”,也就是唐朝的户口簿,报到当坊里正那里。户口簿上是这么写的:
户主张三三年叁拾壹岁丁寡右颊有痣代夫承户
男李阿大年拾壹岁小男
女李阿小年捌岁小女
奴阿福年拾陆岁
奴阿麦年拾染岁
奴阿花年拾伍岁
右件人见有籍(这句话的意思是上面这母子女三良民和三奴婢都有正规户口)
夫李四四年叁拾叁岁开元二年籍后死(这是说明张娘子前夫的情况)
夫唐穿年叁拾岁丁男脑痴开元五年赦后附漏入赘(这就是说您啦,写上性别、年龄、身体状况——脑痴,噗!再写明上户口时间)花宗
合受常部田(下面是写清楚张娘子家拥有的田地)
一段二亩常田城北廿里新兴东渠西道南道北曹君定(这是说她家这块土地的面积、性质、东南西北的边界,跟谁家耕地接壤,下面三行……这里就省略不写了)
一段四步居住园宅(这一行是说她的家宅基地面积)
牒件通当户新旧口并田段、亩数、四至,具状如前。如后有人纠告,隐漏一口,求受违敕之罪。谨牒。(这行的意思是:我已经把家里的人口、土地全部如实上报了,如果有错漏愿负法律责任)
开元五年某月某日户主张三三牒(这一行里的“张三三”三个字应该是张娘子亲笔签名,如果她不会写字,就按个手印或者画个十字)
啰唆的“手实”写完,张娘子和您去本地的里正那儿上交。所谓里正,您可以理解成介于居委会主任和街道办事处主任之间的一个公务员,通常是由本地富户或者退伍兵来当。
里正接了“手实”,听张娘子说完情况,正眼瞧一瞧您这个刚附籍的浮浪人,是否和户口簿上写明的年龄、身貌相符——这个步骤叫“团貌”,必不可少。
因为您有了户口和土地,就得缴税服役,有很多人为了逃赋役故意把自己的年龄报小或者报老,甚至假报重病残疾,这些违法行为都必须由里正同志一一勘察纠正。如果里正一时走眼,失职漏过去了,日后查出来,里正要被打板子的。
团貌完毕,人籍相符,您以为这就没事了?里正手一伸,说:“拿钱来!”钱?什么钱?您正挠头,只见张娘子早有准备地拿出8文铜钱,一一数清交给里正。
这也是唐律规定的,进行人口普查造户口簿的时候,用到的纸、笔、墨和人工费用挺高的,要按人头向老百姓收税,每口人交1文钱,一户人家再总共交1文钱。您这个家庭连良民带奴婢一共七口人,8文钱交出。
收了钱,里正才收下“手实”。他再把全村全坊每户人家的“手实”整理抄写一遍,编成“计帐”,再往县里送。县里的工作人员也要把每部“计帐”再统计登记一遍,这样编成的才是户籍。
户籍要一共抄三份,往首都长安的户部送一份存档,州郡再留一份,县里也留一份。到了这一步,您这个穿越来的非法移民,才算摆脱了黑户的待遇,不用担心走在大街上随时被抓住遣返了。
如果您打算从此老老实实地跟张娘子一起过日子,一辈子不出本县,有个户口簿也就够用了。穿越之家有采女
不过,咬牙毅然穿越的兄弟,大都抱有指点江山、统一地球的雄心壮志,叫您当一辈子唐朝农民,恐怕您会退团回来把我们告上公堂吧。
比如说,在张娘子家种了一年地,她发现您这个银样镴枪头对农活一窍不通,不帮忙光添乱,还净偷吃家里的好东西。两口子正生气呢,某天这村镇里突然来了一队西域胡商,说是要去长安城贩运丝绸的,路上遇了恶劣天气,减员不少,需要在当地雇佣几个人赶骆驼。
您一看机不可失,回家跟娘子商量,反正您也不会种田,不如应雇去做生意吧,没准儿还能发大财。张娘子有点儿舍不得,架不住您死赖活赖,还是同意了,而且很有良心地还叫您把家里的一个男奴带着上路好照顾生活。
唐朝的老百姓,只要走出
第八十九章疑云